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交互主体性是对近代建立在主体一客体二分基础之上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模式的克服,它提倡一种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模式,有利于超越基于前者模式有可能出现的将“他者”视为客体而僭越其主体性的困境。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形成民族之间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应承认各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在确认各个民族需要维护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倡民众“参与”的自由。同时,民族自身价值观应该在一种互动的融合模式中发展。  相似文献   
2.
池田先生在其“佛即生命”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形成了蕴涵人类普遍价值之生命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以“生命的尊严”为核心规范,进一步在“生命的尊严”基础上拓展了人类幸福的建构以及环境伦理思想,最后又统一在世界和平价值理念之中。由此,他的生命伦理思想从“生命尊严”这一根本出发,融合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具体层面上对伦理规范的理论考察。而池田先生“人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应用生命伦理规范,从而实现“生命的世纪”,完成对人类社会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3.
阿玛蒂亚·森作为当代著名的一位有良心的经济学家,提倡一种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伦理发展观。以此为视域,他主张从实质自由的视角看待贫困,并提出以可行能力方法基础上的综合性评值为标准来界定贫困。在他看来,贫困不只是收入低下,其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的能力贫困。他对贫困的新界定对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贫困、贫富不均、不公正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荟 《兰州学刊》2004,(2):55-56
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认为"历史学的基础也是解释学."由于人的历史性,人对文本的理解总是包含着历史的中介,文本也有自己的历史"视域".而理解、解释就是经验这两种"视域"的融合,通过"视域"的融合来扬弃两种"视域"的矛盾和差异.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决定的,而是由处于不同境遇之中的读者和文本的互相作用所决定的,"视域"的融合是对原有"视域"特殊性的扬弃,其结果会形成一种新的、更大的"视域",而这种"视域"又会成为更大一轮的理解的出发点.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朱熹对"四书"的解释来证明体现伽达默尔大师的"视域融合"思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其涵义的争论和探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澄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思想作为对近代主体性思想的反思,对突破其主客分裂模式的单一性具有重要意义,反映在民族主体性问题上,就是要在民族交往过程中,注意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形成一种民族的"互主体性"存在状态,这也是我国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荟 《社科纵横》2008,23(4):134-136
本文立足于中国发展①的境域,以当代西方发展伦理学家德尼·古莱和阿马蒂亚·森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为理论视域,考察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性"价值观遭遇的历史性时刻,面对自身的当代转型、它与"现代性"价值观的关系,以及"现代性"价值观本身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的复杂局面,如何找到"中间道路",找到其背后的核心价值,从而为中国传统价值观提供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