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香港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历程、构成和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香港的实现路径是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结成公私伙伴合作关系,通过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连接企业和公民,形成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化格局。香港的实践对广东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平衡术     
黎熙元 《决策》2009,(2):52-53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广东一直在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对广东来说也是正确选择。目前珠三角地区正步入高速增长后的转型期,现有的增长方式显然难以长久维持下去。正如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鲁开垠所说,“毫无疑问,珠三角地区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转折时期,‘无技术的工业化’正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如不及时转型升级,将无法再支撑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规模与利润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3.
黎熙元 《学术研究》2001,(12):110-114
土生葡人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具有独特国际意义和族群文化意义的族群.它伴随着15世纪以后葡萄牙人在亚洲通商、殖民活动的历程,在多个民族接触、通婚的基础上形成,其族群文化生动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并随着澳门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的特征.本文从血缘、婚姻、语言、习俗、族群意识与族群关系及其文化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土生葡人族群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广东与香港乡村太平醮的比较的结果反映出民间仪式既有多变性也有同一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仪节名称、仪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某些纯地方性仪式不同,同一性表现在具有基本相同的来自道教正统的仪式结构和基本相似的地方仪式结构,显示出民间既重视在太平醮中加入地方的表达方式也重视整体仪式符号的规范性.这样,太平醮作为一种集体仪式既表达了地方文化需求,也表达了对中华文化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是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移动人口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他们是某种类型的移民,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难以被归类为移民,他们没有永久居留的意识,策略性地同时拥有多个居留身份.他们也没有融入当地社会的自我压力,而是自觉地与移居地社会保持某种自我隔离或者群体隔离.香港与内地跨境流动人口展示出的这种流动的复杂性,使我们重新思考居民身份与认同、社会团结与有效管治等深层概念的含义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中文学校和华裔辅助性教育体系的研究,论述族裔特性如何创造社会资本,使族群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抗不利的社会环境,并解释族裔特性以及由此派生的社区力、社会资本对华人移民的社会适应及后代教育的影响方式和溢出效应.本文的重点在于揭示族裔组织对华人移民后代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但在于推崇教育价值观,还在于使这种价值观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对族裔特性不应只从结构或文化方面去探讨,而应围绕族裔特性、族裔社区的内在因素以及主流社会的结构性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结果去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区建设是近年中央政府在全国推动城市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根据我们在多个城市的观察发现,许多社区强调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较少社区真正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居民具有贡献性质的持久参与.本文通过上海和广州两个典型社区不同的实践模式比较,探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从政府寻求资源以及从社会和居民当中寻求资源这两种不同的资源调动方式及其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8.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项行动。文章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范畴、预算原则、机制约束和规范约束作出了方向性的讨论和设计,提出要把服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均列入预算范畴,并且需要节省成本激励和公开竞投两种机制以及服务质量和组织管理两种规范作为约束手段,来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效率、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黎熙元 《社会学研究》2005,20(4):189-206
本文回顾了香港学术界对香港人文化认同的讨论和后殖民批评,透过香港知识分子对香港人、香港历史和香港特性的表述来探寻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香港本地意识在香港人近30年的文化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冲突、并存与混合关系,显示回归前后香港社会意识形态如何围绕全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三个不同主题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城市空间与社会分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城市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相同社会阶层在居住空间的聚集,使得香港社会分层从不可视的社群分类或意识形态的分类变成可视的城市空间结构。这种城市空间与社会分层之间合二为一的结构,是香港式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和政治、商业集团联合作用而产生的历史性结果。本文意图通过再现香港社会阶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讨论在经济起飞过程中政治集团及商业集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香港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