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虎 《阴山学刊》2012,(2):63-66
《阴山文化史》是地域性文化史研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开拓创新学术著作。本书在学术界第一次以阴山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阴山文化"这一学术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构建了阴山文化史研究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代交聘中的“礼尚往来”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尚往来"是周代交聘关系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对等性原则在礼仪上的体现和运用,贯穿于交聘关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具体表现主要有四:一曰报礼,即交聘过程中礼仪、仪节的相互回报;二曰报币,即交聘过程中礼品的相互往来回报;三曰报书,即交聘文书之相互回报;四曰报使,即交聘关系中的相互遣使。春秋时期的报使报聘制度与西周时期原生态的制度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时间的间隔由固定变为灵活;使命目的由礼仪性向务实性倾斜;诸侯与周王室的交聘关系日益与诸侯之间的交聘性质接近,"朝"、"聘"之别亦日渐徒有其名而无其实。但是,"礼尚往来"的基本原则却一以贯之而为汉唐及其后交聘制度所继承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黎虎 《阴山学刊》2005,18(5):59-63
<中华文明概论>是<中华文明简史>的姊妹篇,两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完整架构与体系.<中华文明概论>对中华文明诸问题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探索,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著作.该书具有四个方面鲜明的特色一、理论为先,深度开掘;二、论从史出,资料翔实;三、中外对比,突出特色;四、立足现实,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在常驻使节尚未产生的古代世界,和亲女作为某种替代性的常驻使节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这一不足.和亲女之具有常驻使节作用,体现于其具有持节出使之身份和庞大的陪同使团,她们通过常驻于和亲国之日常活动了解和掌握该国的国情和动态,为朝廷决策提供情报和建议,乃至直接参与谈判、斡旋等使命;她们还发挥女性之特点和优势,通过繁衍后嗣,将和亲效应从时间上延伸,空间上扩展.  相似文献   
5.
黎虎 《文史哲》2012,(4):60-71
汉代外交之空前发展主要是因其综合国力之强盛,尤以其中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强大所致,同时还与其"软实力"亦有相当关系。"德"是中国古代外交关系"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汉文化的集中体现与总和,其基本理念是认为中原王朝应通过修"德"以吸引四方国、族。"软实力"在汉代外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为四方国、族对于汉文化之从敌视到仰慕,以匈奴最为典型;一为四方国、族对于汉文化从隔膜到亲近,其中以西域诸国较为典型。在外交关系中,"硬实力"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软实力"之发挥作用一般来说是在"硬实力"基础之上方才奏效。  相似文献   
6.
报载1983年3月7日下午五时四十分,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发生了严重的滑坡,这一灾害的发生已经引起有关方面人士的关注,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正对这一地质现象积极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研究。然而,对于这一自然灾害的研究工作,不仅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史学工作者也应积极参加,以便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的角度,更好地认识这一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防其对四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而发挥自己应有的一份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现在共有二千四百多人。他们长期以来就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一带,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里,过着比较原始的游猎经济生活。解放以前,反动统治阶级对鄂伦春人实行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掠夺,加上长期以来推行愚民政策,不仅造成鄂伦春人社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卫生也处于落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东北边陲,世世代代居住着勤劳、勇敢、朴实的鄂伦春民族。他们在大小兴安岭绵延数千里的森林里过着狩猎生活,沿河流而移动。他们分布的地区在  相似文献   
9.
解忧公主和王昭君是汉代和亲女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但是她们二人的作为和历史贡献是有差异的,虽然王昭君出塞对于巩固、维护汉匈友好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她本人在出塞之后基本上无所作为和行动,而解忧公主则在政治乃至军事等方面均有较大作为和行动,从而为实现汉武帝欲与乌孙共灭胡的战略计划作出了积极贡献,促成断匈奴右臂战略目标之完成。她们二人的这种差异,主要是时代赋予她们的历史使命不同决定的,也与她们的出身、素质之差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黎虎 《阴山学刊》2006,19(6):5-12
先秦时期"军吏"指士卒之上的各级军官.秦汉时期"军吏"的层级有所下移,逐渐指"军将"以下士卒之上的中下级军官了.隋唐五代,"军吏"仍为介于"军将"和"士卒"之间的一个群体,但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范畴、作用、地位上发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