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雷锋当年的引路人黎风在中共湖南省委大院,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黄,她经常向青少年讲雷锋的故事,鼓励青少年做雷锋式的接班人。她叫黄菊芳,今年63岁。许多人只知道她是长沙电业局的退休干部,却不知道她是雷锋当年的引路人。她在遴选雷锋参加工作时,还有段感人的故事哩...  相似文献   
2.
:远泰是以“阳光诗人”的形象亮相于中国当代诗坛的藏族新生代诗人 ,他最主要的创作成就体现在经历十余年历程而写的“阳光三部曲”之中。在这三部诗集中 ,远泰热情讴歌了这片神奇的高原和高原中生活的人们 ,也展示了自我与母族血脉相通的内在关系 ,融入了对藏族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的深沉思考。本文按三个诗集出版序列 ,分析了远泰诗歌创作中“返回母体”、“根部情结”、“地域意象”体系、“藏式汉语”词汇和“民族反思”等现象和问题 ,总结了远泰诗歌创作中的心路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的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一九四六年,他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反对内战,争取人民的自由民主,而被特务暗杀,为祖国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不朽的革命英烈。闻一多的生命所以能够发出这样灿烂的光辉,自然是经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探求革命真理,不断自我解剖的人生道路。但是,这与他把爱国主义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起点,是有很大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艺术人格结构理论比较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艺术实践中复杂的人格心理形态和现象,中外历史上有不少的学者都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并在艺术人格结构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为现在的艺术批评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学术理论上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对西方艺术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中国古典文论的纵横向考察和比较清理,概括总结出了在艺术人格结构这个问题上有所在树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理论观点,并对其学说的得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评价,最后勾勒出中西方艺术心理学科发展的基本线索,总结其各自的理论宗源和形成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创造与“艺术人格定势”的关系黎风近年来,在我国的文艺作品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题材倾向,就是喜欢刻划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人物的自我意识分裂的现象,从而使得情节更加曲折吸引人,人物形象的内涵更为丰富。那么,作为艺术人格的主体和发生源的艺...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曾经影响甚大的“朦胧诗”新诗潮已基本消退,究其原因较为复杂,北岛后期诗歌的明显变化从创作自身部分地反映了这种悲剧性命运的深刻根源。本文以北岛《白日梦》中的代表作品为研究文本,从哲学意绪、审美诗性和诗话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北岛后期新诗的特.点、不足和矛盾,并在生存和死亡、时间和空间等普遍抽象诗义的层面上探讨了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法则,从而丰富诗歌的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7.
作为四川少数民族剧作家中的重要代表,李昌旭的创作体现出了一种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重视对少数民族中“小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抢救,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阐释方法去展示他们的神秘历史、民族情感、风土习俗和生活形态,并用新潮意识的渗透将古老的民族神话传说进行了现代性转换;另外李昌旭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关注在本质上与“小族”地位相似的“主流异族”中的底层百姓,完全“原生态”地反映他们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命运,坚决不作夸张的道德评判和政治意义提升,体现了一种与民族情结有关联的世俗文化情趣,是巴蜀历史文化精神的当代显现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出现的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现在越来越引起了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界的重视,对其理论代表人物柯勒律治作了令人吃惊的评价。艺术想象是这个浪漫主义诗论体系的核心,柯勒律治和渥兹渥斯都把艺术想象视为诗歌无限创造性的源泉和根本动力,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艺术想象的本质、作用和结构机制等等重要问题,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分析我国出版业编校质量滑坡的情况入手,论述出版单位内部微观政策措施对编校质量的直接影响,认为分配、考核等机制的不够完善,是导致图书差错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