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有三种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 -UpModel)、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Model)、相互作用模式 (InteractiveModel)。以鲁墨哈特 (DavidE .Rumelhart)为代表的相互作用模式认为 ,阅读理解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信息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 ,即信息的总汇过程 ,包括视觉加工和认知加工。视觉加工需要语言文字 ;认知加工需要知识结构。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各部分之间、在材料与读者经验之间构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修正主义包括右和“左”两种表现形式。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修正主义只表现为右的形式,不表现为“左”的形式;把修正主义同右倾机会主义划等号,而把“左”倾机会主义看成与修正主义无关的两回事。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根据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对这个问题加以澄清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是不同学科借以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有着既区别于具体科学也区别于旧哲学的特殊对象。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认知研究以人类感知世界的经验为基础来研究语言,以揭示语言的心智体验属性。追溯其渊源,这一语言认知思想古已有之、中西有之。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有认知思想的精辟论述,古希腊先哲亦有认知思想的深邃见解,这些早期认知思想与当今主客观互动的语言认知观相契合,对深入理解当代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手”词语的结构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手"的词语在英、汉语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认知手段(转喻、隐喻)对共时语义范畴"手"词汇进行分析,并借助意象图示理论探究语言发展的理据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手"词语的历时发展过程及其内部认知机制,揭示和"手"词汇的发展过程体现人类对客观世界构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以二十世纪中期为起点,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实质上是一次生产力革命,它除了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影响外,也通过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建国纲领和奋斗目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本文拟从哲学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统一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明,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物质文明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它首先表现在生产资料、特别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上。物质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人作为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其本身修养如何,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客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因素。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展现了丰富的、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讨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本类型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多种关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它以认识本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包括知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的一般途径、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且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自己的对象特点同其它科学相区别。正确揭示认识论的对象,是确定认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的前提。人类生活在世界上,一天也离不开认识。一方面,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要结成一定的关系,而只有认识了社会,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