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敦贤的散文笔意洒脱,恣意汪洋,深得庄子遗风,有非常浓郁的地域色彩。其散文集《蝉歌》是一部抒写心灵的美妙之歌,作者通过对自然、对生活、对故乡的独特体验的透视,体现了深刻的哲理内涵、质朴的赤子情怀和逍遥的审美观照。文本充分展示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呈现出一种个性十足的艺术化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无根令>影响颇大,作者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积淀于世俗生活深处的种种痼疾.根链和贵贱等级症影响着当下人的生存观念和思维模式.文本呈现着一种痛苦抉择与游曳不定的艺术状态和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降,在传统报纸文艺副刊和文学期刊传播的基础上,网络博客成为文学媒介传播的一种社会时尚,催生了新型的文学伦理,尤其是在地震面前,诗人与诗歌借助网络博客重新铁肩担道义,扭转了大众消费时代日益沦丧的精神滑坡现象。同时,专业性诗歌刊物和报纸文艺副刊的电子化、扩版化也加速了诗歌的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小说版本修改的原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小说在经典化过程中历经多次修改,形成一个初版本多个修改本的文艺形态。其修改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中外文艺修改传统的当代影响;二是意识形态、审查制度、传播方式、语言规范、文学成规、政治主体的召唤、读者的批评等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三是作者自身出于艺术完善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明清是中国封建专制压迫最重的时期,但也是资本主义因素萌生和封建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世俗人生自由思想逐渐兴盛的时期,其间产生了许多名家名著。冯梦龙,明末苏州人,编著甚丰,可谓多栖主义者。三言便是其杰作之一。它的产生不仅是庙堂文言小说向通俗白话小说转变的重要标志,而且反映出明末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诞生以及转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并在报刊发表.郭沫若创作的诸多作品侧重于燃烧岁月的激情书写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勾勒,建构了新中国政权合法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图景的文化符码,从而呈现出“过渡时代”的文学镜像和文化烙印,但被不少读者误读.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学史的重新书写,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逼近历史情境,挖掘文学发展演变中复杂的历史脉络.<江西文学史>抓住了江西文化发展的嬗变过程,以多种脉络交织的空间维度配合着历史叙述的时间维度和文学精神体验的维度,构成了一种多维度的、时空并置交融的立体文学史图景,打捞着历史的文学碎片,寻找着江西区域文化的价值认同,展现了江西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区域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原貌,从而揭示了江西文学本身的生命特质与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8.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诗人 ,执着于挖掘母语的文学表现力。其新诗理论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 ,是晚清“诗界革命”真正过渡到“新诗运动”的号角 ,却一直受到世人的冷落和误读  相似文献   
9.
龚奎林  黄梅 《殷都学刊》2007,(4):126-131
以十七年文学为基础的"红色经典"文艺一直被世人所误读,只有用"经典红色"文艺才能够消除各种误读,还原其真正的原生态的本来面目。因而,理解十七年文学,必须走进它产生的现代性起源语境。其现代性主要来源于"五四"产生的政治启蒙现代性,目标直指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所以,十七年文学不仅不是反现代性的,反而是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0.
新革命历史小说以个人化、民间化视野颠覆传统革命历史小说的阶级性、正史性,重新还原革命历史中的个体英雄主义,其畅销原因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现实焦虑与怀旧情结的互动、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谋、大国气象的强势体现、个人梦想的奋斗等值体现。而新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则表现在:消解阶级对立,革命者革命初衷不纯,男权中心视域下的欲望化凝视,重新强化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悲剧美学的书写。因此,革命英雄们不仅重情重义,还具有草莽英雄的匪气和霸气,这导致他们在和平年代没有生命的皈依感,为了缓解英雄情结的焦虑,不得不通过日常生活的军事化替代来进行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