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弹丸大小、穷困闭塞的小县,我和几个以文墨为业的朋友,被人们称为“笔杆子”。对于这种评价,我不敢贸然承受又不能枉自菲薄。因为我毕竟笔耕一、二十年,也有幸使自己的论文登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各级理论刊物的大雅之堂。无论人们对我褒奖还是贬谪,我一概置之脑后,处之泰然。然而,在“知识爆炸”和“知识贬值”的矛盾中,在“论文热”和“读书无用”的困扰中,我也忽而被推上峰尖,忽而被抛入低谷,忽而其“热”无比,忽而“冷”得可怜。“冷”,是因为有人看  相似文献   
2.
罗维扬同志的“投机者与老实人”一文在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后,受到不少读者的积极关注,现再发此文,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研讨风”,从党政机关到各类社会团体,都热衷于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对于各种研讨活动,历来褒贬不一,我们没有必要一概而论,轻易否定。但是,近年来“研讨”活动开展到不适当的程度,以致研讨风“越刮越盛”,“研讨热”不断升温,带来了一些有悖研讨活动宗旨的消极作用和不良影响,却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有副流传很广的对联,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些“不行也行”的干部,我确实见过不少。对于“行也不行”的干部,我却见得不多。带着这个问号,我对“行也不行”的现象作了一番窥探,终于发现了一些使优秀人才“行也不行”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护花使者     
清晨推开窗,看到楼下小花园里几位老人的身影,我的心头就涌起一份欣喜、感叹和敬意。这几位老人都是住在我们小区的离退休干部。他们居住在小区的3号楼上。楼前有一片开阔的草地,原来杂草丛生,纸屑遍地,令人望而生厌。徐正文、钱文江、李国模、王敬等老同志、老党员,自己动手,深翻土地;自掏腰包,买来花苗;自主捐款,打了水井,为改善环境,建设花园积极奔忙。  相似文献   
6.
时下,国人中“混日子”者为数不少。处在这种社会惰性的不良氛围中,难能可贵的是:在我们国家,还有着一批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社会“脊梁”,他们无愧为时代的中坚。可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不被人们所共识,甚至境遇不佳。为此,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急待研究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思想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议论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其实,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逆反心理”,而是另外一种现象,即“心理顺势”。所谓“心理顺势”,是和逆反心理截然相反、对外界舆论评价接受和适应的一种心理状态。研究和运用“心理顺势”对于加  相似文献   
8.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孺皆知,传为笑谈。如今却有“叶公好龙而非龙”之事,并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妨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 叶公“好龙而非龙”,乃别有所求。或者说,“好龙而非龙”,乃至戏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动而招致失落。这实在是一种教训。 请看: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精于叶公之道,惯用叶公之术,其“好龙”的表演往往引起人们的喝彩,其“非龙”的本能却又常常令人大失所望。比如,你要深化改革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