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1949-1960年国家技术观的演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倪宪章 《学术研究》2003,5(12):101-104
1949—1960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技术观的演进明显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在技术主体的认识上,从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到依靠群众运动;技术发展战略从 “一边倒”到“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中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的帮助则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相似文献   
3.
黄英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1,3(6):101-10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的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曲折历史证明,知识分子社会属性的认识是关系国家盛衰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脑力劳动者的思想,提出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工人阶级;在政治地位上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先进开拓者,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世界现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其世界观改造的性质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是基本相同的;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  相似文献   
5.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2,3(2):122-124
从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