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农村工业化指的是农村一系列生产要素的组合发生变化,工业进步逐步实现,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进而推动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农村工业化的程度,与农村经济多样化、集镇城市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城乡关系以及国家工业化都有较大的影响,它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决定作用。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城市倾斜政策以及农村经济社区属性和农民素质所限,农村工业化的进展是比较迟缓的,以致它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发生了一定的矛  相似文献   
2.
上海郊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郊区建制效仿苏联,初期目的是保障大城市居民的鲜活农产品供应.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在城乡规划和政策导向两方面积极促进郊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促进大规模商业服务项目落户郊区,一批兼具就业、商务、交通、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新城和新市镇随之发展起来.随着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逐步建成,郊区作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发展的未来空间、现代服务业延伸地区、鲜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市民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显现出来,郊区将继续成为上海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台湾号称“中小企业王国”。从60年代起,台湾中小企业进入了出口导向时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初步完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当局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早在1967年就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有关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以此为准则,台湾从建立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机构入手,健全了财务融通、互助合作、经营管理以及技术研发等十大辅导体系。同时,台湾还积极发挥社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了若干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银行。台湾经验对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国内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现和保障城乡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发展,加强公共财政对现代农业投入是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上海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和农业投入的重点应当是加强城乡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前提下,建立科学的市、区(县)、镇三级公共财政支农体系。  相似文献   
5.
讨赖河发源干祁连山,两岸分布着甘肃省两个重要的新兴城市:嘉峪关市和酒泉市。嘉峪关市人口16万,因是中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所在地,故又被称为“戈壁钢城”。酒泉市人口12万,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重镇。两个城市的空间距离仅仅25公里之遥,是中国西陇海兰新线2000多公里铁道线上的两颗明星。因此,考察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研究中国城际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再论上海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和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都市农业是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的副产品。都市农业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休闲等多样性的功能。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需要发展都市农业 ,上海发展都市农业要体现都市特色和“海派”特点 ,加快上海都市农业发展必须注重政策推动。本文认为 ,推进上海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是 :完善政府的辅助职能、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农业投融资渠道和为发展都市农业立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上海农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郊区农业必须彻底改变以粮为主的生产格局,把为市场提供数量充足、品种繁多、质量优良的鲜活副食品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在郊区有限的土地上多生产那些劳动耗费较少,经济价值较高,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到本世纪末,郊区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强大的副食品基地,农民收入基本达到城镇工人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为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充分挖掘自然、经济资源,广开生产门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种养水平;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治理“三废”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智力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欧共体是世界上两大农产品主要出口竞争者。但美欧农业起点不同,内部成员构成迥异,两者为实现各自在各个时期的农业政策目标所运用的价格、信贷、投资、市场组织政策相距甚远,导致美国农业政策成果雄踞欧共体之上。80年代以来,众多发展中国家粮食自我平衡逐步实现,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减弱,美欧农产品大量过剩,出口补贴急剧上升,财政不堪负担,贸易冲突加剧。1987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中美国提出,从1991年起十年内实现出口补贴和内部支持两个零的所谓“双零方案”,然而,欧共体在改善农产品出口的非经济贸易政策方面却行动迟缓。作者认为,就重新构造被贸易保护主义破坏的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言,美国的“双零方案”不无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