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多校区高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校区高校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发展起来的新事物,为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必须看到:合并、重组之后的新校区建设,使多校区高校在扩大规模、拓展空间的同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校区多、空间距离分散给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带来客观障碍;运行成本增加、经费不足成为学校时刻面临且无法回避的矛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化解债务负担成为学校的重要课题.因此,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严格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加强财务的考核与评估;统一财务领导、明确经济责任、实现会计委派;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树立成本意识.是实现多校区高校财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小民营经济,从改革初期产生至今的20多年中,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起步与畸形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低层次阶段;新世纪以来的快速与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每个发展阶段来看,社会环境既决定了中小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又规定了中小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所以说,中小民营经济的环境变迁是路径选择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3.
江苏中小民营企业在上世纪末的二十多年中,发展缓慢、质量不高,而且苏南苏北发展不均衡。这虽然有历史因素、地域环境、区域经济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文化的影响。本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先进的文化、教育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众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民营企业,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坚力量和企业科技、文化的生力军,在构建企业现代文化体系、改变传统企业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企业在良性轨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区域经济落差原因与苏中苏北协调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区域经济由南向北产生阶梯式落差,尤其苏北远远落后于苏南。究其原因,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基础是形成发展落差的重要因素,而区域文化、传统观念、思维定势是形成落差的主要因素。应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有效开辟区域经济发展新途径,创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苏中苏北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社会化企业已全面向市场,从事企业化经营和管理。体制的改变和机制上的变化,要求后勤企业职工不仅要转换角色,更要更新思想和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树立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中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加快我国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构建了绿色通道,为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才作为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教园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教园区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建设高教园区的目的是拓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整合高校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然而,通过对江苏省12座地级市的11个高教园区及12所高校新校区的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状况的调查表明,高校虽然建在了一起,但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共享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应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在体育场馆、图书文献资源和实验室设备上加大整合力度,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全面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