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论法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正象在文化研究中有“大文化”和“小文化”之分一样,法律文化也可以分为“大法律文化”和“小法律文化”。前者包括所有与法律有关的制度、思想体系、观念、行为模式、知识、习惯和心理,而后者则仅指法律观念、法律心理、法律经验与知识、法律传统,以及一些与它们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体系的部分。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是“小法律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命题与法律学的难题入手,分析了产权经济学的产权规则与产权法律学的产权规则的区别,前者重视经济效率的高低,后者侧重经济收益的归属。作者对于企业产权的民法理论及新旧产权规则与法律衔接问题,提出以产权主体为分类标准,将企业产权分为法律上的三种权利:终极投资人的权利──股权,法人对外投资获得的权利和企业法人的权利──企业财产权,同时分析了股权和法人财产权的相互关系及其法律性质,指出法人财产权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经营权,股权同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一种法律上相辅相成的权利,两者的结合构成企业产权。  相似文献   
3.
政治制度不同于政治体制。在我国,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体制则主要指各国家机构、各政治组织和政党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内外权限划分,尤其是领导与管理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在同样的政治制度下,如果政治体制不完善、不民主,法律监督制度就不可能健全;若政治体制完善与民主,则法律监督制度必定随之而获得健全。可见,法律监督制度的健全与政治体制完善化、民主化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企业产权本质上是所有权的异化,是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的衍生现象。产权是投资主体以资本所有权为前提,通过资本投入参与市场物资、人力、智力资源及其各种原生、再生形式分配而占有、使用、转让之,并由此取得收益的权利。企业产权代表了投资人的权利,侧重于所有权一面,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代表企业相对独立的民事权利,侧重于经营权一面。企业产权决非企业所有权,所有权仅属于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的思维误区是过分强调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把企业放在不适当地位。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制度是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自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论引进法学研究领域后,曾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准方法论”研究观念,如有注重本质研究的观点,经济最终决定的观点,唯物辩证分析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观点等等。这些起着质变的科学研究观念,不仅一扫过去法学研究中沉闷、贫乏、萎缩、僵化的观念,而且至今仍然是指导我们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但由于种种因素,似乎“祖宗成法”不可变的观念,仍然框住了人们的头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具有时代性的活力。其实任何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引入某具体学科领域,都会带来不少新的研究观念,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发展着的世界。如是,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