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有机片雕刻画是近年来才推出的又一土家新画工艺,也许它还不为世人所了解,然而,当你看到此种画之后,你就会为那种独特的制作工艺,那绚丽多彩而又栩栩如生的画面所折服.站在画前,顿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回归自然的感觉。画的创始人是湖南土家新画:有机片雕刻画@郑良喜@刘少...  相似文献   
2.
刘少文 《学术交流》2005,(6):150-154
所谓新闻面孔即指乔装的新闻样态。在张恨水的小说中,新闻面孔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它们在小说中往往起到三种作用:推动情节的进展或逆转,直接或间接地刻画人物,提示作家个人的理念——而恰恰通过其提示的创作理念,我们进一步认定了他不是“鸳蝴”作家,而是注重现实的社会小说作家。  相似文献   
3.
4.
朱姝  刘少文 《社科纵横》2010,25(6):173-174
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的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对比国内外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创业实践活动为先锋,教育评估作为监督控制点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型,对我国高校创业模式创新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大神话.在这一神话的打造中,媒体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报社、出版社、电影公司相互联手,形成了<啼笑因缘>的多重立体传播.且整个传播过程精彩纷呈,既有精心的策划与包装,又有不期而至的新闻点.这一切构成了该作火热出炉的壮观场景.  相似文献   
6.
刘少文 《北方论丛》2005,22(3):50-54
在张恨水的艺术世界中,常常有大量的记者、准记者的身影出没其间.细察之,这些人物的叙事功能远大于其形象功能.他们自由腾挪,处处"在场",为叙事带来了极大的自由,许多故事随着这些人物的目光汩汩流出.  相似文献   
7.
记者作家的登场及其作品的大行其道,不但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景观之一,而且是一种全球化现象,它是大众文化与媒介要素媾和的产物,但对它的研究、阐释则远为不足.而在媒介话语权力日渐强化的今天,这种研究的价值自不待言.文章从马歇尔·麦克卢汉读出“自己的经验”以及斯图尔特·霍尔的“三种解码立场”的视角出发,对记者作家这一文学现象加以描述和阐释,认为记者作家现象的出现是两种动因的结果:一是记者自身的内在动力,即“逃脱新闻速死命运”的努力;二是纯文学与读者阅读心理的错位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人数迅速增多,职业认知开始自觉,职业意识开始增强,团体组织也随之出现。正是在这种新闻记者的早期职业化背景下,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主办的一份同业媒体《记者周报》问世。其对职业角色的探寻,对外来压力的抗争,乃至对职业共同体的凝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新闻记者职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作为以理论宣传为己任的报纸理论宣传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其解释理论,宣传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作用。而加强...  相似文献   
10.
刘少文 《北方论丛》2007,6(6):27-30
张恨水是一位典型的报人作家,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媒介化的特征,仅就创作的题材而言也清晰地显现了这一点。他出生于乡村,却执著于城市生活——他的小说几乎没有纯粹的乡村生活,而是集中于都市,而且就表现那个时代都市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现代作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