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3月,我前往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城市奥本(Auburn)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我的妻子和不到4岁的儿子一起陪同前往。这个围绕Auburn University而形成的城市只有5万人,其中有近2万多的学生。奥本曾被评选为最合适人类居住的50个城市之一,正是这个评价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选择其作为我的访学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从二元论到二重性:布迪厄社会观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迪厄反对将社会看作实体性的物质结构,以为这一结构能够被感知和触摸;也反对将社会看作是种种表象和意志,呈现于主体性的感悟中.进而言之,他反对在社会与个人、物质与精神、结构与行动等二元论范式中寻求社会所在.就此而言,布迪厄的社会观,是将社会看作是实践者及其文化所型构而成的有机生命体.这一特定的社会观,建基于他对"doxa"概念的阐释.场域与习性则构成了一种具体的二重性存在.由此,布迪厄展开了其唯物主义人类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是脆弱的芦苇。日本大地震,以及接踵而至的海啸、核辐射和利比亚战争,让人的脆弱性以及现代世界文明体系的脆弱性和巨大风险一览无余。风险社会,人类何以自处?人类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能够决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事务,人类就是一个能够控制风险并将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神圣人"。  相似文献   
4.
空间阐释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变迁的演变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空间与社会的辩证法,是指空间与社会处于一种相互建构的持续的绵延状态.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独立的社会空间,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不流动"这一前提之上的,这一特征也导致空间生产的凝滞与内卷化.1949-1970年代的乡村社会是一个日益被边缘化的空间形态,新政权为了追求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通过实施各种空间策略,使新政权的意识形态渗透进了乡村社会的各个角落,将乡土社会空间建构为同质性的政治空间;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即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导致城乡社会空间被割裂.考察1970年代肇始的大规模乡村社会流动,以及伴随着的空间转换、"时空抽离"过程,可以梳理出空间的新的形态与形式,以及不断变化的新的空间重组和危机.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将之称为从“正常”到“异常”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关键性的方面是人们“注意力”分配的变化。注意力是一个值得提炼的理论议题和经验性议题,在经验层面上,不同身份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的注意力分配。如何回归到正常的注意力分配,不仅仅只是关涉个体的私人问题,更是关涉到社会和政治的公共性问题,即注意力分配的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民众运动.抵制运动缘于华人在美国遭受不公平待遇,在运动的初始阶段,它是遵循“规则意识”的和平运动,这是抵制运动的“公开文本”.但随着清政府立场的转变以及革命派和保守派之间的辩驳,运动走向“极化”,政治诉求与“革命意识”得到彰显,这是抵制运动的“隐藏文本”.国家在抵制运动中遭遇到的“合法性危机”,意味着社会世界只有能从内部成功地组织自己,才能成功地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对于民族国家,所能做的恰恰是回到民族国家内部,落实自由民主的理念,如此方可超越民族国家,与世界对话,与现代秩序共存.  相似文献   
7.
法治本土资源论是上个世纪末理论界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但以今视之,其间有诸多或可反思的地方。一方面,与一般的阐释不同,本文认为本土资源论作为一个科学场域当中生发出来的理论范畴,其并非是一种自觉的理论逻辑的产物,而是带有许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或者说,它主要不是学术场域的集体自发,而是学术与权力的一次共谋行为。其理论上的努力,或在于一种“后殖民时代”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具体言之,本土资源论所存在的最为关键性的理论假设是“理性人”概念。并且,在苏力那里,这一概念成为了本土资源论的一个前提性的基础预设。而本文则结合乡土社会的特定情境以及行为人的行为选择,进而集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和阐发,指出了本土资源论的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8.
刘拥华 《社会》2013,33(1):75-112
涂尔干是民族主义者还是世界主义者?对此问题的回答必须回到涂尔干有关道德论述的脉络当中去。涂尔干对于“道德始于群体成员资格”的论断,决定了在他的分析当中,不同的群体具有等级差异性,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无疑被赋予了优先地位。如果我们必须回到民族国家来阐述道德的形成,这同时也意味着必须在民族国家内部实现世界主义,这是一种鲜明的自由民族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杜赞奇对"分叉历史叙事"和"复线历史观"的认可, 或者说对分层生活历史的叙事在<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经由正当性概念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一概念将不同的分层生活整合进一个文化网络,从而使得这些生活在理论自洽与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呈现出秩序.换言之,一旦权力运作得不到文化网络的支援,整个乡村社会则会失去往日的秩序.权力的文化网络对于利益的组织在静态的意义上是比较成功的,也即是在横向的利益传输方面是可能的.但对于纵向的利益传输以及动态性的利益组织,文化网络却缺乏说明的张力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而言,卡尔.波兰尼和道格拉斯.诺斯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前者从互惠、再分配和市场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市场社会的形成,而后者则关注交易成本与制度变迁之于工业革命的核心价值。本研究试图通过阐释两人的理解来重新发现现代社会的蕴涵,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现代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