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外华族的形成历史及经济上获得的成功,成了历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与之相关的民族学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沉寂。海外华族的祖籍国——中国是一个人文荟萃且有悠久人文研究传统的文化大国,理应对其浪迹天涯海角的民族同胞有更多的了解,提供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宇宙论、知识论与人生论的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括了中国哲学这三论和谐统一的特点,其宇宙论是进化论的,而非西方上帝设计论或纯粹物质构成论的;其知识论结合了客观知识与主观体验而形成的悟性特征,而非纯粹客观知性特征;其人生论是将主体的良知与客观的天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圣贤观,实现的方式则是大丈夫的"养浩然之气",而非西方功利哲学的享乐主义或宗教的上帝救赎论.中国哲学精致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口号浅析     
口号是时代的产物。什么时代呼喊什么样的口号,以什么样的方式呼喊口号,都决定于时代的需要。据《辞海》解释,口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有鼓动作用,简练明确的语句”。又说:“犹口占,用于诗的题目上,表示信口吟成的。最初见于梁简文帝《仰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圣贤思想的哲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用“西哲中圣”来描述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认为西方哲学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智者”,而中国哲学所树立的人生理想则是“圣贤”。所以,中国传统哲学又被称为“圣贤之学”。考察一下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道两家的人生理想,我们或许会对中国哲学的这种特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一、儒、道的社会及哲学背景中国夏、商及周朝前期,官师是不分的。政府某个部门的官员,或某个贵族的家臣,同时也是解释、传授与该部门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者。他们享有的行政职位与诸侯分封一样是世袭的,因而他们代表的学问和技能也留在官府,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无神论是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科学和宗教的一个重要议题.逻辑实证主义从语言分析入手否认了有神论宗教命题的意义;弗洛伊德从心理分析方面揭示了上帝的本质与人的幻觉关系;大爆炸理论则以科学的假说推测了宇宙形成的确实性和膨胀的无限性,否定了上帝创世和救赎的可能性.当代无神论的旨趣在于说明有神论在理性上的荒谬成分,但同时指出宗教仍然具有表达人的超越性情感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 《东方论坛》2005,(3):30-34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19世纪出现在西方环境中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就之一,是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时代的产物,其核心价值自然也体现在无神论中.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或宗教观也理所当然地会与时俱进,吸收其他文明传统在新时代的优秀成果,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宗教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的论点,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但其内涵的确定性和完整性 ,尚无较统一的认定。在中外文化史上 ,哲学或科学求真、伦理或宗教求善、艺术求美确实是思想家们关注的永恒性话题。西方文化传统偏于将三者的关系统一到经验科学和认识论方面 ,中国儒道两家则偏于将三者的关系统一到伦理主义或本体论方面。现代中国学者希望用本体论与人生论统摄这三组概念 ,本文则是对这种努力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中华文化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 《东方论坛》2004,(2):44-49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发展和思考中华文化的新境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根据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的经验,应是作为拓展中华文化新境界的基本指导思想,一种理想主义的改良精神其要点为:理想主义是中西文明所昭示的普遍价值,而改良精神也被人类的经验证明为社会进步成本最低的实现方式.这两方面的结合既能够促进中国传统的仁道思想向现代社会中博爱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转化,同时又将这种转化所可能带来的破坏性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认真研究学习兴趣的  相似文献   
10.
单纯 《东方论坛》2007,(3):13-19
罗素是对20世纪西方思想界产生过多方面主要影响的思想巨匠,特别是他对西方宗教传统的批判和反思成为当代启蒙主义的重要标志.他将前辈学者在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就深化成综合的无神论观点,以揭示出宗教起源的心理动机和社会功能;从历史发展、社会功能和宗教形态方面分析了宗教的类型和弊端,深入批判了宗教的独断论和教会在制度方面的残暴,对宗教在人类精神生活中抒发情感的功能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肯定.本文在分析罗素启蒙思想的同时,指出宗教的起源和功能更有可能表现为人的普遍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