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蔚云 《探求》2014,(6):41-45
"PX事件"中政府公共关系的失败,是因为政府缺乏社会公信力,而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又需要有成功的政府公共关系。笔者认为,政府的施政可分为一般施政与特殊施政,只要搞好一般施政,利用自发公信力所提供的基础,搞好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就可提高政府的继发公信力,为政府展开对外公共关系、推动特殊施政打下基础。在深化改革的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还要克服自身的短板,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叶蔚云 《探求》2008,(5):62-67
城市行政体系的自我革命、城市管理模式转型瓶颈的克服,都必须把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及其背后的利益、价值追求整合起来,形成成熟的、强大的公民社会,以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持久的动力、组织保障和功能依托。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需要的失位与社会发展运行动力的扭曲社会的整体进步程度、发展的速度,取决于社会政策和体制能否正确引导和激发社会发展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左”倾指导思想F形成的体制和社会政策,体现的是种从书本、外国模式及臆想出发的假设需要,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经济建设,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当了一回黑格尔“动力的动力”哲学的盲目实践者,这种虚假的需要通过国家力量以社会需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社会运行的动力。然而这种“社会需要”极大地扭曲和掩盖了真实的社会需要,其产生的动力是反向的。第一,它背离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叶蔚云 《探求》2012,(6):42-45
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发展已超过20个年头,但仍存在投入少、力量散、反应慢等问题,不适应转型期应对多发性危机和树立、维护政府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本文认为:要通过提高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性、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才能提高政府公共关系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叶蔚云 《探求》2002,(6):46-47,59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公民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广州市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总结,提出了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四条重要经验,以期对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叶蔚云 《探求》2015,(6):79-83
微博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工具。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首先要解决政府微博的战略定位问题,政府微博不应叫"政务微博",而应叫"政府公众微博";其次要设法提高政府微博的关注度,增加粉丝数。要树立品牌意识,正确面对负面反馈,操作专业化,才能发挥政府微博引领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蔚云 《探求》2013,(6):70-74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创造对公共关系有利的工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利益的平衡度、提高信息的可信度、改善公众的忠诚度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消除政府公共关系阻力,优化政府公共关系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叶蔚云 《探求》2010,(6):35-38
危机公关是政府必须掌握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政府要抓住要点,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第一目的,采取一切手段,与社会公众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成功公关,挽回形象,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9.
叶蔚云 《探求》2006,(6):30-33
特殊利益群体有其独特的政治生态,它的存在和发展,导致了社会公权运行和社会利益分配的扭曲,加深社会矛盾,制造社会混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要阻止特殊利益群体现象的肆虐,就要注重制度的科学设计,确保制度能体现正确的价值秩序和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10.
叶蔚云 《探求》2003,(6):22-25
为了保证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我国政治现代化、广州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根据市民政治参与的素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把建设一个参与适度、方便有效的城市公民政治参与科学体制作为广州市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目标,按照稳步推进、经济主导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广州市公民政治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