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吕昭义 《学术探索》2009,(3):93-101
流传于云南的洪水葫芦神话包含三个内核:洪水、兄妹成婚、葫芦生人,是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产物。最初是由杜字族人带来的蜀国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洪水神话;其次为朱提的洪水一兄妹成婚神话,反映了败亡南逃的杜宇族人对“直眼人”时代的反思和开辟新时代的愿望;在古代哀牢地区产生并传至云南各民族的洪水一兄妹成婚一葫芦神话,主题为各民族皆兄弟。印缅那加族的洪水葫芦神话表明,他们的先民大约在7世纪时从云南迁出,迁移途中经过了佤族居住地区。  相似文献   
2.
怒火烧干了泪水, 铁拳能把旧时代打碎。面对着奴隶们的群像, 我们宣誓。这哪里是泥塑, 明明是我们的先辈。从这珠光宝气的地主庄园, 到那画凤雕龙的帝王宫殿, 哪一处不是他们的垒垒白骨, 白骨垒垒? 看一看这收租院中妻离子散的惨景, 想一想那奴隶主墓里披枷带锁的人殉, 哪一处没有他们的血泪斑斑, 斑斑血泪? 人类文明,奴隶创造, 历史道路,奴隶开拓, 哪是甚么“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 请站在这里, 举起你的拳头, 面对着奴隶们的群像宣誓。这哪里是泥塑, 明明是历史的证据。双目失明的老爷爷, 颤抖地拿着小孙女的卖身文契, 这就是孔老二的“仁义”; 无依无靠的寡妇,  相似文献   
3.
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分离运动与反政府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独立以来,印度东北地区民族分离运动、反政府武装活动持续不断,至今未绝。独立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为民族分离主义争取民族自决权与印度政府维护统一的斗争,经过三十余年的较量,印度政府实现了在宪法框架内对东北地区的政治重组;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要为由移民与本地居民、部落民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发的反政府武装活动。进入新世纪,反政府武装组织出现恐怖主义化、黑社会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吕昭义  吴云宏  杨晓慧 《南亚研究》2006,14(2):70-75,91
利用西姆拉三方会议的时机排除中方代表进行英藏双方秘密谈判,是英国为实现将印度东北边境从喜马拉雅山南坡脚北移至山脊的“战略边界”计划的预定方略。英藏秘密非法谈判搞的藏印段边界,是在三方会议破裂之际麦克马洪为挽回从英藏谈判获取的条约利益而插入1914年4月27日草签的条约附图红线中的。插入藏印段边界的分界图是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1914年7月3日英藏草签的非法条约的附图。英藏关于藏印段边界的交易自始至终都是背着中国代表进行的非法活动。利用西姆拉三方会议的时机排除中方代表进行英藏双方秘密谈判,是英国为实现将印度东北边境从喜马拉雅山南坡脚北移至山脊的“战略边界”计划的预定方略。英藏秘密非法谈判搞的藏印段边界,是在三方会议破裂之际麦克马洪为挽回从英藏谈判获取的条约利益而插入1914年4月27日草签的条约附图红线中的。插入藏印段边界的分界图是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1914年7月3日英藏草签的非法条约的附图。英藏关于藏印段边界的交易自始至终都是背着中国代表进行的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英国制定和实施以封锁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为目的的“战略边界”计划,加紧对我国察隅地区的侵略活动。赵尔丰派遣程凤翔部进驻察隅巩固边防。程凤翔在察隅建设基层政权,开发经济,树立边界,充实边防,有效地阻止了英人北犯,表明了我国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下察隅地区拥有主权,对维护我国固有领土,确立我国西南边陲的疆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博尼人(Boni)在过去达哈洛人居住地区,在拉木港与肯尼亚和索马里边界之间内陆森林地带生活着博尼人,他们与桑涅人(Sanye)极近缘,人口共约4,000。从语言上看,博尼人与索马  相似文献   
7.
对西汉时中印交通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滇缅印商路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法人伯希和认为这条商路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而我国张星烺先生在1930年出版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的附录《“支那”名号考》一文中说:“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自西域告归,已明言印度与中国在西南方久有交通。滇越国,以今地理考之,当在大理府,当时蜀贾已有贩运货物至其地者,印度人或即在滇越国与蜀贾交易,而更转运邛竹杖、蜀布至大夏也。此商道何时开通,史无详言,以理推之,当必甚早,在秦时已然也。”近年来,我国学者也著文较为系统地论述这一条商路的情况,有的同志认为这条商路起源很早,规模颇大。《史记·大宛列传》关于张骞在大夏看到邛竹杖和蜀布的记载是川滇缅印商路“起源甚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赫鲁政府认为,1954年与中国达成的《中印协定》已全盘解决了中国与印度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该协定及其谈判均未涉及边界问题,因此中印间不存在边界问题。尼赫鲁政府对协定的这一解读是其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施展外交谋略蓄意制造的,其目的在于将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单方面主张强加于中国,将其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争议地区的侵占合法化。  相似文献   
9.
对矿厂资源的争夺是引发咸丰同治年间汉回矛盾和社会大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云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白羊厂汉械斗的原始档案材料提供的数据和事实的分析说明,清朝"放本收铜"政策刺激起来的云南铜业畸形发展是以大量劳动力的虚耗为代价的,致使矿厂积累了大量的非生产人员;而产权的混乱则使组织帮派、依仗暴力实现或维持对资源的占有成为在矿厂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由此而导致了矿厂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基层政权的帮派化和持续不断的帮派争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对印度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的观点是很明确的。1853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贝尼埃完全正确地看到,东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恩格斯完全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并对“东方各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在1879—1880年间研究了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后,基本上没有改变。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指出,古代亚洲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他写道:“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象在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