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对这段文字中的“能”字,统编高中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均未作注释,似将它作为常见熟字处理,而在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工具书中,则把这个字解释为“能够”①。 其实,将这个“能”训为“能够”是谬误的。它不是能愿动词而是副词。清代学者王引之云。“‘能’犹‘乃’也”,并指出“声相近也”②。意思就是“能”的意义和“乃”是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古音是相近的。为了证明“能”“乃”在一些情况下的同义,他援引了《孙子·谋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