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随行的马欢撰《瀛涯胜览》、费信撰《星槎胜览》、巩珍撰《西洋番国志》。三书表达了明朝"宣德柔远",加强中外联系、"共享太平之福"的意愿。书中大量记载了海外各国的天时气候、"土产之别,疆域之制";记载了万里远航中"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的行程;还从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向国人介绍海外诸国的社会面貌,用以开阔明朝观察世界的视野。三书说明了中外交流的历史成就和意义,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的重要地位,反映出鲜明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1911年以来百年间的古籍整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学术文化运动,由此而产生的古文献学科也得到快速发展。民国年间,在"整理国故"思潮的推动下,古籍整理事业和古文献学得以初兴,缩版影印、百衲汇校、标点断句等新方法开始出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古籍整理工作推陈出新,产生点校《通鉴》、《二十四史》等精品,但也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古籍整理事业走向繁荣,数量剧增,出土文献、海外汉籍和古籍今译、外译等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古文献学科真正确立,学科体系和理论不断完善,研究路径在不断专深的基础上,出现了交叉与综合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外地理概念的认识.元代域外史著述对域外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风土物产的描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记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史学史研究的新葩———读《中国史学思想史》周少川周少川,男,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秘书长、北师大古籍所教授。(北京100875)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20年李大钊《史学思想史讲义》首次把史学史学科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并重点...  相似文献   
5.
略论古代类书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古代类书的起源与发展周少川类书是采摭群书中的各种资料,将它们排比编次,以类相从,为人们提供检阅方便的一种工具书。古代类书博采各种材料以备检查之需,其作用相当于现代百科性的工具书。当然,它与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它只是一种分类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饶宗颐先生是当今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动世界而垂久远"的学术成果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他的学术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是立足本位的民族文化史观.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兴.二是视野开阔、高瞻远瞩的世界性意识.他十分重视中外历史文化发展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求是、求真、求正的学术追求.他主张实事求是地依据材料作研究;提倡服从真理,敢于修正自己;倡导学术研究回归正轨,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7.
饶宗颐教授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地位,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诸多领域皆有高深造诣,堪称当今学术界大师级学者。饶先生的治学方法既有家学渊源,又继承了王国维、陈寅恪等近代学术大师的风格,且后来居上。饶先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突出地表现为创新精神和自审精神,而他那种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强烈使命感更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8.
元代汉儒民族思想的发展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关系。元代进步的民族思想在总结多民族历史、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雪秋出身于新加坡华侨富商家庭,他放弃优裕生活,立志“逐满兴华”。自1905年起,先后发动了潮州起义、饶平黄冈起义、汕尾接械之役。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因此许雪秋反清斗争的突出贡献和辛亥革命功勋的重要地位必须充分肯定。汕尾接械失败有多方原因,然而胡汉民为推卸责任,却将错误全归于许,在同盟会中极力排斥许雪秋。许本是“醉心革命”之人,在万分失落的情况下,转向光复会,以求有所作为,亦是被迫无奈之举,不能视为对孙中山和革命的背叛。辛亥革命后的潮汕,民军林立,派系纷争。省督陈炯明则利用动乱,翦除异己,在汕头纵容前清降将吴祥达捕杀许雪秋。论者曾以许带兵抄抢商会会长赖礼园为罪,然此说无确实依据。故许雪秋被害,亦有莫大冤屈。  相似文献   
10.
陈垣的《史讳举例》继承了宋以后学者对古代避讳的研究成果,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皇朝避讳的历史,总结了历代避讳的方法和种类,揭示了利用避讳进行考证的各种途径,使避讳学成为历史文献学的一门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