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白鸟库吉是日本东洋文献学派的创立者,提出了著名的“尧舜禹抹杀论”.他带领其弟子对中国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中国东北史和朝鲜史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派的领袖,首倡民国“疑古”之风,后创办《禹贡》半月刊,掀起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热潮.二者的研究似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二者学术起源之“疑古”观念亦存在某些共性特征.本文以顾氏与白鸟氏对《禹贡》的考辩为出发点,比较二者“疑古”思想的学术渊源、辨析方法与观点倾向,试图探究二者在学术上是否存在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出现的"普通国家"论仍有继续予以关注与探讨的必要。"普通国家"这一话语所表述的首先是一种论调、一种思潮、一种对日本国家发展现状不满的观念,然后才是诸如修改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等与实际政治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性政策指向。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本文以"普通国家"这一话语之所以会出现的观念背景为思考视角,对这种观念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观念致使"普通国家"这一话语得以在战后日本出现、这一话语表述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等做了逐层剖析。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的立国理念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周颂伦从1868年王政复古到1889年宪法颁布,或再稍延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21年或27年时期,是近代日本国家草创、建立阶段。以1881年的所谓“明治14年政变”为界,此阶段似又可分为不同的立国理念同...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的金融政策评述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周颂伦战前拼命想跻身一流强国的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面临着“强国”地位与实际经济力量之间名实难符的窘境。一方面要同欧美协调,一方面又要继续在亚洲推行帝国主义政策,在战争景气消失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
郑毅教授新著《破解困局的智慧——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2011年3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吉田茂研究的第二部专著。抓住一个专题长期跟踪、锲而不舍,踏实地深化研究的精度,在今日学界并不多见。作者这样坚持的理由在于:人们一般都以"吉田书简"决定了战后日本对华外交实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此政策至今仍有余焰炙人,由此而对吉田本人一般采取批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研究方法 迄今为止,我们所接受的历史哲学方法,过多地给人类历史的发展施加了强制性的规定。它力图使人们接受全部人类文明史是循着一条铁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把丰富多采的诸种文明的演进变迁,一律嵌入这种规律的框架中进行解释。在回答人类社会由封建制向资本制过渡的途径时,这一倾向表现得愈加明显。原因在于经典的释读者们无力摆脱其生活环境的影响,简单化地将区域历史普遍化,将至多只适合西欧社会发展的特征,人为地想象为适合  相似文献   
7.
学界的热议话题"华夷变态",仔细吟味,可整理出三种形态。恪守华夷之辨,期待秩序归位;担忧入寇来袭,故蒐集"华夷变态"的情报;用国体论冲击华夷秩序观,为日本型华夷秩序的成立准备思想条件。石原道博在其著作中用"乞师"比照"华夷变态",不过是一种恶用而已。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的社会变动——向大众社会的接近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周颂伦现代化运动全部成果最集中、最高级的体现,是社会在大多数场合下表现为进步倾向的社会变动。以日本为例,就笔者的考察而言,它是循着以集权政治和民众政治情绪的空前高涨为特征的近代国家草创阶段→...  相似文献   
9.
《脱亚论》的特点,在于极端地蔑视中国和朝鲜“古来之政教风俗”,即蔑视圣德太子曾顶礼膜拜的大陆文化。这种蔑视感比起朝鲜干涉论和对清朝作战论来,其意味要复杂许多。重新思考《脱亚论》所表达的“脱亚”意志,再度审视这一意志所表达的价值倾向,在关心和焦虑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人们看来,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大川周明是日本民间法西斯主义理论家."道义国家"思想是其"国家革新"运动和亚细亚主义共同的原理论.他通过对东方传统思想的阐释,提出"道义国家"思想,内在的道德精神促进外在的社会制度进步,以此作为自己的国家哲学.大川周明以道义国家思想阐明日本文明的原理在于天皇中心主义的"道义"精神,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来源于与日本天皇崇拜的"道义"精神不相容的西方化,因此鼓吹天皇中心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民主主义和政党政治,与大正民主运动潮流相对立.在对外关系方面,大川周明以道义国家思想表达亚细亚主义,日本为"复兴"东方传统思想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东方"道义国家"思想作为"大东亚共荣圈"的原理,打着"道义"的旗号为日本殖民统治亚洲邻国强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