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路径依赖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长期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产业结构与东西部有很大的同构性,结构调整步履维艰。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一直未曾落到中部。中部地区的发展路径在于把完善的市场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融合,进而培育中部区域核心竞争力,用优化多极化网络型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加快中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才能促进中部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对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确立的基础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形成、确立与巩固的进一步认识,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取向、社会心理基础、社会化推动等方面,对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确立的基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宏 《学术交流》2004,(6):136-138
60年代的多元文化使美国文坛百花齐放。在此背景下,以诺曼·梅勒和沃尔夫为首的作家们尝试了一种文学新样式———新新闻写作。新新闻写作把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虚构文学的艺术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它具有了真实的可靠性、小说的深刻性和诗歌的优美性。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城乡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在分析城乡差距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论证了统筹城乡发展是和谐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并说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为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制度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唐宏 《社会科学家》2008,(5):136-139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自觉地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其文本的共同特征是:描写躯体,以身体写作方式反抗男性中心主义;用镜象世界进行自我观照和自我体认;在同性恋的高潮体验中"虚化"男人.当然,她们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困惑,如女性在自我暴露后,被置于"被看"的境地;在自恋狂欢之后,不可避免的堕落了;在不做"安琪儿"而成为"疯女人"后被放逐了.总之,女性主义文学以性别视点审视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其由此偏离了对人性的关照,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6.
物理模型通常分为三类,包括概念模型,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点电荷等,条件模型,如光滑、绝热等,还有就是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将人文理念、生态理念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结合起来,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与生态的冲突,力图从制度的层面去探索生态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对我们选择和实施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自问世之日起便轰动了美国文坛,她的作品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经典。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悲惨生活境况。黑人民族无法躲避包括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在生态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将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应用到文学中,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深刻含义,发现黑人在内化种族主义过程中的自我否定。生态女性主义因素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是唤醒人类生态良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唐宏 《人文杂志》2007,(4):178-180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希望通过培养众多知仁守礼的为政人才来挽救"天下无道"的社会危机。孔门弟子与孔子的思想差异产生的根源集中于"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宽松民主的研讨氛围,主要表现在对仁的认识角度、对礼的信仰程度、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为政、为学的先后顺序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宏 《学术交流》2003,(12):168-170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梅勒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主人公加里·吉尔摩是典型的"美国存在主义者",他的心理特征和反社会行为高度浓缩了诺曼·梅勒的"美国存在主义"这一人生哲学,即: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异化的20世纪,梅勒提醒我们:"人们只有一条出路。成为美国存在主义者,并以追求感官享受和暴力行为来反抗这个异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