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男女学生成绩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但从总体上来看,女生的成绩略好于男生的成绩。在初中阶段,男女生语文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在数理化等科目上,男女生的差异明显增大。这一现象说明了女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如男生,而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较好,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2.
唐柏林 《社科纵横》2010,25(9):111-114
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于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市场面临的新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而且应把创业思想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唐柏林  张淑芳 《社科纵横》2013,(12):144-147
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是促进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的心育氛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加强多元化资助的政策环境建设,积极为贫困大学生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4.
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针对当前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现状和原因 ,必须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具体来说 ,可以从其工作体系、课程体系和讲座体系等方面来构建 ,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如何预防和调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活事件对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宗旨在探讨生活事件对灾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灾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灾区的2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灾区大学生生活事件在是否独生子、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PTSD症状在性别、是否班干部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此得出结论:生活事件影响灾后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们对大学新生的心理测量,有31.8%的学生。心理健康不佳。新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相当部分的心理障碍问题是由于他们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挫折而引起的。这种挫折心理严重影响新生的学习和成才。因此,剖析大学新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受挫后的行为反应,调适其挫折心理,对于培养大学新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新生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兄弟民族大学生在人格塑造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别,以及经济意识、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因而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研究兄弟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其与汉族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促进兄弟民族大学生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斌  唐柏林 《中南论坛》2009,4(4):25-30
本文选取四川省某高校的五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并进行了定性分析。从校园生活满意度、校园关爱度、惊恐维度、自信维度、自尊维度、目标维度、人际关系维度等视角分析了灾区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状况,并提出参考意见,对于高校进一步做好灾区大学生的工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四川省某高校的五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从校园生活满意度、校园关爱度、惊恐维度、自信维度、自尊维度、目标维度、人际关系维度等视角分析了灾区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状况,并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