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1986年秋重到北京,很想走访多年未见的沈从文先生,然听说他患病谢客,又迁入了新居,我知道的还是东堂子胡同旧址,使我颇为踌躇。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沈老的家。果然门旁贴有一小条:“沈老有病,敬谢来访”。我迟疑了一下方叩开门。沈夫人张兆和迎了出来,因系多年不见的熟人远道来访,破例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30日,由省文学学会、省作协理论研究室和我院文学研究所三家联合主办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思潮座谈会在杭举行。来自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的二十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当代文艺研究的最新动向,并就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思潮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球性的大学生创业热潮涌入到了中国。一时间,“你创业了吗?”在各大高校流传。年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 他们创业的优势就在于年轻自信、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洞察力,且具备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4.
我与沈从文先生相识于1957年请他为新创刊的《民族团结》杂志(即《中国民族》前身)写稿的时候。这位著作等身却一生命运坎坷极富传奇色彩的文学巨匠,那时已改行在故宫博物院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很少执笔。有些报刊请他写稿,他不是推就是拖,有的干脆回绝。1953年他收到上海开明书店来信,信的大意说:你的作品已经过时,凡在开明已印未印书稿纸型已全部代为焚毁。……为此,我特地请民族出版社与他极熟的同乡印远雄为之引见。经我说明来意,并向沈先生介绍了即将问世的杂志性质,他很快允诺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他,对文学创作并未绝情,…  相似文献   
5.
天风 《老年人》2006,(5):26-27
李谷一是从湖南走出去的著名歌唱家,她演唱的《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和《难忘今宵》等歌曲一直广为流传。在女儿肖一的心目中,她的音乐是民歌和通俗唱法的结合体,生活中的她也一半是坚强,一半是柔弱……提起自己的姓名,肖一笑了起来。她说“:妈妈是个工作狂,生活简单化,就连给我取名,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她从自己名字里顺手拈来个一字,就成了我的名字。”肖一的家庭背景显赫,她爷爷是已故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父亲肖卓能也在部队担任要职,母亲李谷一又是歌唱家。在别人看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她的童年一定快快乐乐,充满…  相似文献   
6.
老舍与溥仪     
一九五八年春,我还在民族出版社工作时,一天去丰盛胡同乃兹府老舍先生家,约请老舍先生为《民族团结》杂志写点什么。谈毕工作,又闲聊了一会儿。老舍先生爽朗坦率的性格,分外可亲,使我这个当时还颇年轻的后辈也一点儿不显得拘束,再兼我已多次登门拜访,谈话的气氛是很轻松活跃的。记得那天他的谈锋很健,主要谈  相似文献   
7.
从报纸上,我们很早就知道了北京的西直门外有一所中央民族学院.每逢到"五一"和"十一"两大节日时,到北京来观礼的各国来宾和各地少数民族参观团,大部都要先后到这个学校来参观和访问.就是平时来往于京颐公路上公共汽车的乘客们,经过该院时,不论车上有多么拥挤,也总会从车窗间去眺望那一幢幢宫殿式的建筑物.这究竟是一所什么样性质的学校,这样惹人注意?它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材?在这里学习的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样  相似文献   
8.
一个秋日的下午,游船满载着来京参观的满族和畲族代表荡漾在平静如镜的昆明湖上.欢乐的人声、笑声经常压倒了那船头的破水的声音."欢迎那位同志唱个歌!"一位满族代表不止一次提议着.有的人还轻轻地鼓了几声掌.一个站起来唱的也没有,但吵嚷声逐渐安静下来.这时才发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已有谁在轻轻地唱了.声音不太高,可是很清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