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本质意义上说,人的诞生是劳动者的诞生,是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共同诞生。生产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地建立起整体性的联系。早期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借助群体力量的必要性更为突出。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要求人群必须有超越本能之上的自觉自由的凝聚精神。原始生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本身的生产。相应地,内在凝聚精神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的群体意识;二是群体内部两性关系的群体意志。  相似文献   
2.
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体制模式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行新的文化体制和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以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最终目的。因此,文化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将现有体制机制朝着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方向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及整个十二五时期,是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为把握和利用好现阶段的有利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新疆克拉玛依需要充分发挥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条件优势、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牢固确立支柱产业发展理念,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抓紧部署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及时采取能够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举措,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世界石油城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世博会是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通过对上海世博园区后续文化功能开发决定因素的分析,并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世博园区文化功能开发的有益经验,提出上海世博园及周边综合文化功能开发的构想、原则和项目举措。  相似文献   
5.
当前推进我国文化政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近年以来文化政策简评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政策制定基本围绕我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和中心任务,围绕破解文化领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或关键问题. 政策阶段性主题表现为: 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自此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两翼,这一重大划分,将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1915年,盖德斯(P.Geddes)最初提出“世界城市”概念时,主要用来指兼具重要的政治中心,国家和国际政府所在地,贸易、金融与交通中心,以及教育、研究、艺术与文化人员的集聚地。50年后的1985年,弗里德曼(J.Friedmann)在《世界城市假说》中,将世界城市聚焦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包括: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机构所在地,迅速增长的商务服务部门,重要的工业中心,主要的交通节点和较大的人口规模等等。弗里德曼的说法在20世纪末期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认同,成为上世纪末“世界城市”的主流判断。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国际化大都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现代文化服务业作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已经建成完整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信息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自觉发展阶段,世界开始进入新一轮由信息业全面带动产业发展、全面促进产业间相互整合、全面加速世界各类各地资源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准的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模糊”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诸多科学的领域之中,并而取得了越发显著的成果。本文试图以模糊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审美认识系统、艺术表现系统、价值实现系统这三个方面来解剖艺术的模糊性特征。1艺术的审美认识系统是由艺术母系统中的初级子系统,这个系统由相互联接、相互作用的三部分组成,其一是作为审美认识对象的外部世界;其二是作为审美认识主体的内部世界;其三是由两者在审美关系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现实世界作为现象界,可以说是比较明确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乃至人的生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化与产业文化系统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化有力地推动着产业文化系统更新 ,为产业文化的战略应用创造了条件。信息网络化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更新为知识型学习型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生自内而外的转移 ,组织制度作用加强 ,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规则意识加深 ,“大生产”有了更为完整的意义。同时 ,社会资源相互作用力的效能提高 ,社会知识网络对产业的支撑力加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