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选择及系统设计张德红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几度失调、几度失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调控目标缺乏系统性,二是宏观调控系统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客观标准。因此,本文力图从动态系统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原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能保证国民经...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部资本市场交叉有效模式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红 《求是学刊》2007,34(4):73-77
文章在充分讨论国内外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现状和实际运行情况基础上,提出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定义应具有"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并利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提出增强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交叉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旅游卫星账户(简称TSA)注释了旅游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具体表现方式,在时间、空间和目的三项基本假设基础上,以经济影响为核心对旅游本质和旅游需求的特殊性进行了解释和扩展,提供了一个将旅游作为完整的体系去认识的强有力的系统研究方法,充分地反映了旅游需求的非“支付能力约束”、整体性、综合性和同质性四项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财务会计视角,东北地区企业发展具有耕地、劳动力、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四大要素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而且,劳动力要素的绝对优势效应可能成为东北地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5.
商誉性质的确定和价值的计量,是值得经济学与会计学共同探讨和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阐明以下观点或问题:1.从经济学角度看,商誉是企业客观存在的资产,是具有未来服务潜力的经济资源。并且,作为一项资产,商誉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企业各项行为中被积极创造,为之投入迅速增加。2.在会计理论中,关于商誉的计量存在由来已久的观念冲突——会计原则与会计目的的冲突,应努力否定为迎合债权人的意愿,采用悲观、消极的态度,对商誉不加确认或尽可能少地计量,从而选择对商誉进行合理计量的观点,提高…  相似文献   
6.
股息费用说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美国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历史也赋予我国会计从未有过的发展契机。而当今我国会计的改革趋向则是在80年代充分论证了“借款利息应该进成本”的基础上全面借鉴西方会计思想及方法,并且紧步后尘而不及。为什么不能超越呢?由此,本文提出“股息费用说”,以期改变我国会计改革举步维艰的局面。一、“股息费用观”提出的现实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能动反映,构成了股息费用化的现实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规范化现代公司制度,其特征是公司在…  相似文献   
7.
建立股权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股权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张德红迟玉贤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角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论证股权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以求在借鉴西方会计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建地同国际会计接轨,并探索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一、股权资本成本会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明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文化观念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特点,进一步探讨了绿色农产品的区域性价值特征和价格需求模式。认为黑龙江省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本文化体系,将"资本保值增值"作为运用资本的基本前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将产品定位于绿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9.
由于旅游消费问题研究的综合性和边缘性,使得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没有解决"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问题,以至影响了旅游消费研究的独立发展.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旅游消费研究的方法论的选择.为此,我们从探讨旅游消费问题的方法论开始,在旅游卫星账户(简称TSA)的概念框架下,对旅游消费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伍倪燕  张德红  毛羽  刘蜀  李黎 《职业》2012,(24):86-87
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结构体系采用的都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从整体上看,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符合生产实际要求,初步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综合化;但仍然缺乏"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回到"学科化"的老路上。笔者针对以上情况,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