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理性科学化的进程及其逻辑内涵《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西欧历史理性的形成发展及科学化趋势》,赵天成、李娟芬著。35.1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责任编辑:王景海。西欧历史理性几千年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何?它是如何萌生、发展的?又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它自身有着许多理论上的优长之处,这是它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先在条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彻底批判,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奠定了现实的文化条件。文化选择规律的制约与变革中国现实斗争需要的统一,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以之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五四的精神主旨是彻底地反封建:它坚持文化上的开放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近现代文化做出了“顺应”的反应;它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体现了人类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和永恒的主题,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从整体上彻底完成反对封建旧文化、建构现代新文化的任务,使五四精神出现了断裂。这就造成了建国以后不能全面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其他一些西方有价值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更是极力加以排斥;在此同时,各种封建主义文化复活并顽强地发挥作用,终于酿成了生产力落后、科学不发达、人的素质下降的恶果。因此,我们必须回过头来解决文化问题,这就需要全面正确地评价和估量五四,恢复、继承、发扬和发展五四的精神和传统,重新建构我国现代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成为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主体,于是,发展出了属人的审美感官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审美活动。审美活动不同于认知活动、道德活动等等,它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主体感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发挥着强烈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的内蕴。1.从人对审美对象的创造来看。马克思曾经指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①所谓“人化…  相似文献   
5.
6.
冯毓云教授的专著《文艺学与方法论》已于 1998年 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文艺学研究的心血结晶和理论总结。它汇纳了古今中外有关文艺学与方法论的理论思维成果 ;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其他一些新兴科学 ,站在文艺学理论发展的前沿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提出了许多新见和创见 ,堪称文艺学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 ,跨学科性。作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同时 ,广泛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最新成果 ,并借鉴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道德的本质、人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人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的阐述,指出道德的本质不是外在于人的,它是围绕人来旋转的,与人同在,道德永远把人看成主体和目的。作者认为,道德作为人的创造,一旦产生,便同人形成了对立统一关系。作为道德的创造者,人当然是主体;但它一经产生并形成道德律令体系后又有相对独立性,以此规范人的行为,人又变成客体。这一现象就掩盖了一些人对道德的本质的认识,仿佛人不是道德的主体和目的,人在道德面前不是自我肯定,而是不断否定,不是自律而只能是他律。古往今来这种把道德本质仅仅归结为规范的认识实际上是理智的迷误。人是道德主体,人的道德最终指向是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于是人就以个性发展为坐标不断地摒弃旧道德,创造新道德。这种道德心理制约着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进入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8.
张东荪(1886—1973)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多元认识论是张东荪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深入地剖析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对手全面系统地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全面推进 ,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改革是一场革命 ,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索 ;有许多实践经验需要总结。祝福恩教授的《改革学论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月出版 ) ,就是一部探索改革理论、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力作。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强烈的现实性。恩格斯曾经指出 :“我认为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就是说 ,任何社会 ,包括社会主义社会 ,都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因此 ,研究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