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了一和秦似父子二人在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学者王了一的小品文主要从身边琐事谈起,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而青年秦似视杂文创作为一种革命工作,是革命者对政治、社会等不平现象的一种宣战。王了一的小品文以知识性见长,在幽默、含蓄中见真意,而秦似的散文则以战斗性为主,在明白晓畅、嬉笑怒骂中见尖锐。父子二人在散文创作中的差异体现了中国两代知识分子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面前所作出的不同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时期的域外文学译介受到现实政治层面、翻译技术层面和本土文化层面的规范和过滤。现实政治因素支配了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以意译为主要的译介方式使得域外文学失去了原作的面貌,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学作品也会产生抵拒和制约。清末民初译介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域外文学的“中国式改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文学选集"和"人文版现代作家选集"的序跋为研究对象,探究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规范和话语实践.在两套选集的序跋中,序跋作者对自己或他人思想的检讨和批评,对旧作的贬低以及选择、修改等,既是国家权力话语规训的结果,也是作家积极主动认同主流话语,重塑自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文学广告对新文学的传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作家、作品的介绍与宣传,扩大了作家和作品的影响;为文学期刊和书局带来了经济来源,使其能继续扩大声誉;提升了新文学读者的接受水平,稳固并增强了新文学的接受群体.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和张爱玲在1943年几乎同时登上文坛,显示了“通俗文学”强大的生命力。从两人的写作策略、作品问世的过程和面对各界不同的反应所持的态度三个方面看,两人的成名过程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出现使“通俗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初的古书翻印潮中,上海开明书店翻印的《二十五史》与上海书报合作社精印的《二十六史》发生了竞争。双方先是大登预售广告,然后利用代售处、《新元史》版权在报刊上大登声明、警告,最后通过诉诸法律诉讼等手段抹黑对方。竞争的结果是,书报合作社以《二十六史》半途而废、合作社关门歇业、总经理谭天被通缉收场;开明书店则大获全胜,不但完成了《二十五史》的出版计划,而且还针对性地推出了新的出版计划并顺利付诸实施。这场竞售及其教训值得当今出版界在选题策划、诚信经营、广告规范以及版权意识等方面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作为副文本的新文学序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序跋是参与正文本意义生成和确立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副文本.它为读者进入正文本营造了阅读空间和审美氛围.序跋是作序作跋者对作品的一种导读.序跋中的"深度批评"又为作品的文学史定位和经典化提供了支撑.同时,序跋也是新文学外部研究的重要副文本.  相似文献   
8.
在沈从文的成名过程中,有几个外部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名人的帮助和提携使他得以在文坛斩露头角;出版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包装扩大了其人其书的影响;批评家的褒贬扩大作品的知名度,也促进了作家写作的成熟。这三个方面合力促成了沈从文从边缘走到了文坛中心。他的成名过程是探讨现代文学作家成名机制的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9.
新文学广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学广告见证了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不仅促进了新文学作家和作品的传播,而且提供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原始文献和版本信息,更是现代书刊广告的经典范本。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中塑造了大量的畸人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上的残疾人;一类是心理变形的疯子。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有这两类畸人形象,可看作是对《庄子》中畸人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文化意义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