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从资源配置角度分类,有两大体制模式。一是计划经济模式。有关投资、生产、消费的所有经济决策均由中央机构作出,这个中央决策机构收集、整理经济信息,形成使用什么生产资源,怎样使用、使用多少等指令,然后把这些指令下达到所有企业,企业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的经济运行必须有“完善的信息”和“价值观完全一致”这两个条件。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的现实变体不适合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日益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另一是市场经济模式。所有经济决策均由家庭和企业各自依据经济利益和价格信号作出,价格作为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于市场之中,当买者和卖者的各自决策通过价格波动导致市场供需均衡时,要素资源的最佳配置得以实现。这一市场配置体制也有两个要求:“高度灵敏的价格信息”,“(企业)规模适度和竞争”。实践证明,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2.
浙江模式劳动关系——自行协调、走向两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个私"大省,但劳资关系却相对协调、和谐,其秘密是什么?从劳资关系运行参与者、劳资关系运行规则角度分析,浙江模式劳资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本土化"的资方;"商业化"原子状的劳方;少(适度)介入、"无为而治"的政府;"自然生成的"劳资关系运行规则;企业一体化的劳资关系;以效率为核心的劳资关系运行。浙江模式劳资关系运行的特点是在以上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自行协调、合作,走向两利、共赢"的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会的双重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工会的理论、法律、体制及其运行都体现了中国工会的双重性定位:既作为劳动关系主体劳动者的集体代表者、维护者,又成为劳动关系的协调者、中介者、调解者.即,"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中国工会改革的矛盾焦点,实质上,就是这双重角色定位的争论与演变.当前,现实中出现的"工人运动"也对工会的这一双重定位提出了质疑.中国工会角色定位的走向取决于中国工人、中国社会基本制度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