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期的新观念给了新历史小说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追求真理,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使一批作家将目光投向了革命历史,而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红色经典成为他们首先需要解剖、考察的对象.因而,当小说内容涉及当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革命洪流的具体情节时,新历史小说体现出了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将正史化的战争历史变为民间化的地方史、家族史、村落史.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所建立的那种阶级出身与政治倾向之间的必然联系也被彻底打破.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学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感性思考,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文化娱乐、思想倾向以及风土人情等时代精神的构成因素浓缩在历史客观形象中,以立体、全面的方式呈现于世.通过文学反映历史是帮助后人认识和了解过去往事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分别引领两个时代文学潮流的小说模式,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与新历史小说作家面对同样的历史题材时,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历史判断,从而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了解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3.
革命历史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创造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观(革命史观),以政治为中心以及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是时代精神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留下的深刻的历史痕迹.在那个乾坤倒转、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本身即融入了阶级观念、革命观念.作为处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作家,李英儒、冯德英等不能违背时代主流,跳出生活圈子进行创作.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忠实地再现了以"革命"和"阶级"论英雄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苦菜花》出版于1958年,《丰乳肥臀》出版于1995年,二者同样以胶东半岛抗战时期的农村生活作为写作题材,却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本展示在读者面前。《苦菜花》的创作,体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时代特征,其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人的政治属性及其具体形态。而在《丰乳肥臀》创作的年代里,由于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动,中国政治氛围、文学氛围日趋宽松,作家们不再把自己的小说演绎为单一的“既定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作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可以说,《苦菜花》突出的是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5.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流派。革命历史小说产生于新中国建国之初艰苦创业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1]《苦菜花》(冯德英)、《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风云初记》(孙犁)等一批红色经典小说就是这一创作模式中比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新历史小说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6.
一种故事两种说法--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以中国现代革命为历史背景进行创作的.革命历史小说以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为指导,在作品中自觉运用战时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构思创作,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注重文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新历史小说受解构主义思潮"无系统、无中心的绝对自由"的影响,注重深入人物内心去挖掘敌我双方面对革命现实时立场、态度的不同,使英雄俗人化,并探索战争年代人性与反人性等具有人类意识的现代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英春 《学习与探索》2007,3(6):204-206
与革命生活的较近的时间距离使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们对新、旧两个世界有着深刻而鲜明的认识,他们无法遏止在新政权下昂首挺胸的激动情感,强烈地希望表达自己对刚刚发生过的重大革命历史生活的认识和看法。新历史小说作家与革命历史本身都有很遥远的距离,那段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概念化的。他们的创作所表达的是一种积淀了深层理性反思的认识,具有新的深刻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8.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中的主要构成因素都是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革命史,但由于写作年代的不同,取材于同一段历史生活,同样描写并包含着时代精神的两代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服务方向和对象却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在总的政治路线指导下认识现实,并强调作品对总的政治路线的服务性;而新历史小说以不违背政治路线为基准,通过作品自由表达创作个体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徐英春 《齐鲁学刊》2004,(5):157-158
《樱桃园》叙说美丽、善良、正直的农村妇女金小仙为权势所迫而走向毁灭的悲剧故事。金小仙的悲剧显示出当代农村种种不良社会势力对传统的女性美的掠夺和扼杀,使我们看到在当代农村经济增长的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0.
阶级斗争学说的盛行使阶级对立分化意识具有普遍的接受群体。革命历史小说非常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提倡的旗帜鲜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立场。革命历史小说中无不显示着鲜明的阶级烙印,革命历史小说作家承认自己的阶级属性,在作品中毫不讳饰自己的阶级感情,他们渴望用自己手中的笔再现本阶级革命事迹。他们的作品既可以被视为现实政治生活的浓缩,同时也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并且一度主宰了整个社会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的真实再现,是典型的阶级斗争哲学与政治伦理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