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如果哪位教师需要一册如同“教学语言指南”的话,那么,我向你郑重推荐谭德姿副教授的新著《教学语言艺术》。全书具有以下特点。一、结构安排有目眉有翻开新著,那一串十七个标题清新悦目,且配有正副题,默契相谐,颇有情趣。围绕一个核心——教学语言艺术的探索,各标题从不同的角度依次排列,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使读者产生急切阅读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2.
戴婉莹 《老友》2008,(9):42-42
婆媳问题是一个历史久远且颇具现实意义的话题。麻辣婆媳离亲如母女有多远?虽然我们仍在探寻答案,但我们相信只有渐行才能渐近。古语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成一家人,为何不能一家亲,甚至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其中缘由不一而足。婆媳关系作为牵动家庭中枢系统的重要神经,我们期待在其中注入更多的温情,快乐你,也幸福我。  相似文献   
3.
<正> 人们对于传统的修辞格——比喻的论述已较详尽,但不论是修辞学专著还是教材,所收例句绝大多数限于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分别为“物”和“物”或“人”和“物”,较少涉及“人”和“人”。因而在比喻辞格的论述中,“人”和“人”构成的比喻几乎成了空白。这里我就“以人设喻”的问题作些考察。请先看三个例句:①知识是浩瀚的海洋。②少年是祖国的花朵。③教师是人民的园丁。这三例各自的本、喻体都是本质上极其不相同的两个事物,从大体归类来看,①属于以物喻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句首方位词组成分归属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认识还是很不一致的。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这类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众说纷纭,说法大体有四种:“动——主”,“或主或状——动——宾”,“(准)主——动——宾”,“主——谓(动宾词组)”。推究这些分歧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三:1.方位词的词性未确定,2.析句标准不统一,3.主语、谓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不正确。如果这三个问题的认识统一了,那么,分歧便会缩小乃至消失,句首方位词组的成分归属问题必将随之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 (一) 关于我国古代有无修辞学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一个标准即尺度问题。所谓学说、体系,都有广狭二义。狭义即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是指学术专著,它有完整的结构、系统的范畴、严密的逻辑论证。就修辞学来说,象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中国修辞学》、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都属此列。广义的学说和体系,则是指对某一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独到的见解、比较系统的论述,但不一定以专著的形式出现。比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多数没有系统的理论专著,就是《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书,还是分散、零星的论文的汇集,同严格的分章节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修辞思想史上,道家的修辞学说占有特殊的地位,作出过较大的贡献,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根本原因便在于老庄的修辞观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有着深刻的辩证法精神。从对立统一变化运动的角度来阐述言辞与情志的关系,要求情意发如自然、修辞出于自然,所以是很值得研究并加以发扬的。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正言若反”、“大辩若讷”、“不言之教”、“多言数穷”等修辞主张。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之本,决定一切,派生一切。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品中,无处不在,无物可尽。所谓“孔德之容,推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