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房伟 《东岳论丛》2012,(2):106-110
"革命+恋爱"小说模式,是表现中国革命小说的重要主题。它的几次转型,都表现了中国文学场域中意识形态策略的变迁,而王小波的"革命+恋爱"小说,则以其自由主义立场、世俗理性观念与集体道德之批判,以"复古"的方式,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彰显出"人性再启蒙"意味,具有重大的文化"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城》中的"等待"的原型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等待”这个原型意象入手 ,在小说文本《边城》的叙事艺术和哲学意蕴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原型意象的作用和价值。同时 ,本文又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 ,进一步阐述了《边城》中“等待”原型意象所负载的文化意义 ,即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的嬗变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和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系列合同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事件而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缔结多份合同的现象。按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效力不及于第三人,因此第三人不能针对违约当事人请求救济。然而出于社会正义和司法效率的考量,在系列合同中,赋予受损害的第三人以合同上权利,直接寻求针对违约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是有正当理由的。实践中,系列合同呈现辐射式和链式两种不同的形态,第三人在不同形态的系列合同中获得救济的条件和方式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房伟 《东方论坛》2011,(6):127-128
“东亚文化视野”是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其关键之处在于,走出单一的中国视阈,摆脱“中国/西方”二元化想象,在更多元的地域文化维度,思考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男女群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大学生男女群体间的差异问题上。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笔者识别出七种主要的差异类型,它们分别是:学业成绩差异、学习风气差异、体育活动差异、电脑使用差异、人际关系差异、就业压力差异和心理性格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索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构造出关系模型,此模型为教育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记忆的时间拓展和民族国家地域性经验的空间塑形,是当下中国当代电视剧民族国家叙事的主要表现形态。而要有效地实现电视剧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就必须重视电视剧的民族国家叙事,必须将人性标准、政治标准、大众标准与国家民族至上的标准,进行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李登建的散文艺术,以平原精神作为贯穿散文的内在精神标高和尺度;以内敛深沉而又内郁纠结的情感反思,建立起了“内爆”式的“平原哲学”。他擅长从具象处入手,使用华美丰饶的抒情思语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乡言俗语,而“平原”的文化地理意象和“黑色”的色彩意象,构成了李登建散文中的两大核心意象。  相似文献   
8.
房伟 《东岳论丛》2006,27(6):142-147
鲁迅与王小波都存在着“杂文化历史小说”的内在文化逻辑和文体追求。批判现实性、历史叙事和民族主义的多重悖论诉求,构成了《故事新编》的特殊形态,而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语境的复杂生成,为王小波继承并发展这种历史小说文体提供了契机。他对唐文明的弘扬,犀利的杂文证伪意识和文学想象力的解放,已为当代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有别于新历史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吕逸新  房伟 《兰州学刊》2008,(7):193-196
王小波的小说以其强烈的启蒙意识、先锋性技术探索,以及对中国90年代悖论性文化语境的深刻理解,成为了90年代以后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异数".其小说既不同于先锋小说强烈的历史解构性,又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意识形态局限,而是在"反乌托邦"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次汉语小说创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官裁决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偏于僵硬、呆板,不能使司法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客观情况。因此,在坚持以司法三段论为裁判的框架形式前提下,法官在寻找大前提、确定小前提、大小前提之间的连接等各阶段,都需要借助经验思维。逻辑思维和经验思维的共同作用,始能达成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