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通过NaOH改性榴莲皮粉末,用SEM及FTIR表征其结构,进而对改性榴莲皮粉末吸附环丙沙星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研究,并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榴莲皮粉末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过程( R2>0.9999, p<0.001),吸附速率常数k2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改性榴莲皮粉末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过程( R2>0.90, 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吸附量由11.07mg·g-1升高至13.76mg·g-1。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榴莲皮粉末吸附环丙沙星是自发的、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荚果蕨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了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及超声时间4个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荚果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65℃、乙醇浓度60%、液料比21:1、超声时间35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256%,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641%,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工艺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8.49%,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荚果蕨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黄酮的热浸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和Box-Behnken中心组试验设计原理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是对响应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158min、液料比27、乙醇浓度74%,在此条件下,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06%,与理论值相比略有增加,相对误差为0.95%,验证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响应面法对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为荚果蕨总黄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四针状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并用其制备了有机硅/四针状氧化锌复合改性聚氨酯.探讨了四针状氧化锌含量对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有机硅/四针状氧化锌复合改性聚氨酯与四针状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表面性能、抗静电性能及耐候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