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政治的合法性由经学和纬学共同建构,二者都承继了先秦儒学以道德作为政治合法性依据的思想精义,然后各自加以发挥、扩展.经学所重在哲学,通过阴阳五行宇宙观下的天人感应为政治的道德合法性依据提供形而上论证,纬学所重在神话,通过一个虚构的帝王世系和他们受命的故事来展示以道德作为政治合法性依据为正当.在思想上二者并不绝然分离,往往相互交错.经学和纬学的政治合法性建构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德雄 《城市观察》2012,(5):126-133
2011年底,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走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相信这一战略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广州市各项事业的总指引、总目标。事实上,城市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城市化的历史也与人类的文明历史相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历史就是城市化的历史。如果说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家,那么城市化也可看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体现。只有将城市化置于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下观察,才可以对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有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朱谦之(1899—1970)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较为独特的人物。他一生著作等身,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音乐、戏剧等,均有涉猎,且造诣不凡。本文拟对朱谦之的本体论略加述评,并分析他的仁论与儒学的承续之间的内在联系,冀此有启于今。一朱谦之早期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他的思想基础是虚无主义。所谓的虚无主义,就是要毁灭这个世界,乃至整个的宇宙。他宣称:“虚无主义是反对一切,否定一切的学说。”①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归宿是“无”,“‘无’是宇宙间一切现象的本源,而且是宇宙一切现象的究竟”②但是,朱谦之…  相似文献   
4.
曾德雄 《社区》2011,(22):5-5
深圳市拟出台《居民小区用户供水抄表到户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一旦出台,对深圳整个物业行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小区居民却乐不起来,因为管理办法中提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以及天、君(圣人)、民等概念的来历、定义和关系,对<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进行了解析,揭示维系天、君(圣人)、民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以所谓"为民"为核心诉求和表达的政治道德,这样的政治道德也因此成为君权独尊下的中国传统极权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关键要素,"以德治国"成为中国传统极权政治的主要特质.  相似文献   
6.
东汉学术约略可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纬学.今文经从西汉即立为博士,东汉延续了前世的传统.古文经虽不立于学,却也甚受官家重视.不论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其地位都在谶纬之下.本文阐述了谶纬在东汉政治与学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与今古文经学的勾连、纠结、融通,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儒学在东汉时期的复杂思想面相.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眭弘之死引申出了关于经学和纬学的讨论。经学实为刘汉政权寻求政治合法性而产生,而纬学则以历史的遗绪为其补充。经学确立了中国皇权的意识形态系统,其与皇权之间既紧密又疏离,构成了相当复杂的思想面相。  相似文献   
8.
广州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质是构建一个以实现"普遍均等服务"为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广州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经费投入不够、人员编制紧张等问题,特别是区、街道以及社区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严重不足.为尽快实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广州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快图书馆立法、创新总分馆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移动数字图书馆"、开掘图书馆的多种服务功能,以及鼓励社会参与、加快人才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关注问题,并进行学理的分析解答,应当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工作,而学术期刊更是责无旁贷.因此,提出具有实质性、有分量的课题是学术刊物的第一个任务.提出了课题,还必须组织作者,这是刊物的第二个任务.编辑的策划意识不仅在专题中,而且在每个栏目的编辑中都十分重要.为了对共同的问题进行学理探讨,避免散乱,每期的每个栏目都应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可以将每一个栏目当作专题来做.  相似文献   
10.
从劝学传统看中国文化的激进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雄 《人文杂志》2004,(3):135-139
激进主义常常表现为对个体人格的重塑和人性的改造 ,在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中 ,这种对个体人格的重塑和人性的改造不仅是应该的 ,而且是可能的。这一精神集中体现在儒学源远流长的劝学传统中 ,至今绵延不绝。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含有激进主义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