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应平 《江淮论坛》2012,(1):101-109
宪法保障民生的路径主要有三:第一,支持人民平等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此理念指导下,要重点做好以下民生工作: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迁徙自由和居住权;保护穷人在城市的生存权和工作权。第二,支持国家有关城市化发展的措施,提升生活质量。如宪法支持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对土地和财产进行征收征用、政府立法管制小广告也为宪法所允许、宪法政策和权利支持国家机关采取措施保障人民享受宁静的生活环境。第三,要求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根据宪法的民生宗旨要求配置和调整权力。具体说,应当将功能适当原则作为我国国家机构设置、权力配置和调整的重要原则;按照功能适当原则进行大部制改革并检验改革实效;按照功能适当原则坚持行政权的相对集中行使。  相似文献   
2.
朱应平 《浙江学刊》2007,(2):169-174
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对宪法第51条第31项中的财产条款采用广义的解释方法,使得“财产”和“财产取得”获得广义的理解,因此财产和财产取得的范围极其广泛。联邦对财产的取得不限于对财物以及与财物有关利益的取得,还延伸到对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任免、诉讼产等方面。对于“公正的条件”的解释也逐步提高了标准,加大了对当事人的补偿。澳大利亚高等法院的这些解释,有力地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澳大利亚的做法至少可以给我国提供三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少国家宪法没有规定隐私权,但是隐私权被作为宪法权利加以保护。这是因为,这种做法包含着深厚的法理基础。默示性隐私权下论对于我国宪法理论和宪法实施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法的平等理念及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许可法》中处处体现了平等理念,这反映了市场经济下平等对行政许可的极其重要性。但是该法并没有把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纳入其中,而只作为一种实施环节的权利,这反映了《行政许可法》立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将平等由一般理念明确升华为基本原则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宪法政策保障民生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做法.宪法政策的适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与基本权利条文、平等原则、比例原则、自由权等结合起来予以适用.宪法政策能够被适用来保障民生的深刻的法理基础源于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的实现、为了充分展示正义.宪法政策是人类自身治理社会信心的体现.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相应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惯例的界定 从语言学上而言,惯例指"成为习惯的老规矩".①而"习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也指由熟悉而适应.②本文将"惯例"与"习惯"基本同等看待.  相似文献   
7.
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应平 《学术论坛》2006,(3):114-117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落实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步骤。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必须符合科学、合理、完整和逻辑的要求,而非任意和草率地应付当事人,也非各种事项简单的排列。只有遵循这些要求,才能使作出的决定以理服人,达到化解或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默示性受审判权是指宪法没有规定,而是由法院判决确认的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澳美两国法院从司法权分立原则引申出公民享有此项默示性权利。其基本法理是,如果法院能够运用此一原则维护司法权独立、完整和纯洁,公民受法院审判的权利也同时获得保障。澳美两国实践证明,要实现对公民此项权利的保障,宪法对此作明示性规定固然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关键的办法在于认真对待宪法权利,建立切实可行的审查体制维护司法权的独立、完整和纯洁性。只要此项制度建立起来了,受审判权就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朱应平 《求是学刊》2008,35(2):83-88
默示的宪法性迁徙自由是由宪法适用机关从宪法中引申出的默示性权利.默示性迁徙自由的法理基础在于它可以弥补成文宪法权利的不足,也是因为迁徙自由非常重要,即使没有明示性写入宪法中也需要把它从宪法中推导出来.中国目前存在多种限制或阻止迁徙自由的情况,为了清除一些错误的认识障碍,有必要从宪法中引申出默示性迁徙自由,且宪法中有多项内容也足以引申出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为现行宪法所确认.如何用心落实依法治国之方略,今天已成为法律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要话题.我个人认为,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之一应当是举国上下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共识,即什么叫依法治国?令人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何谓"依法治国"至少存在着两种误导性的、片面性的解读:其一,将"国"作地域概念解释,于是就有了"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和"依法治县"等口号.其二,将"国"作行政机关管理的事务解释,于是又有了"依法治山"、"依法治水"和"依法治路"等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