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12,28(3):41-46
《白鹿原》是广受读者和评论家热捧的小说。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是该书的新突破,文学叙事理念的回归使其具有阅读吸引力,中西方文化思潮相交融的背景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审美价值;出版体制的变革、文学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学商业化突出,使具有雅俗共赏特点的《白鹿原》获得读者共鸣。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的获得、文学评论家的好评、现代传媒的介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上综合因素是《白鹿原》20年来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03,19(3):36-38
陕西有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地理板块,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形成三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中文学有鲜明的儒家文化色彩,陕南文学富有南国情韵,陕北文学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地域性是陕西作家的特色所在,同时也存在缺陷,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对代表着先进文明的城市几乎没有涉及,城市文学的缺憾使陕西文学几近半肢瘫痪。  相似文献   
3.
老舍在几十年的创作中一直关注于民族文化 ,在早期的作品中 ,他以幽默的语言嘲讽了国民性的弱点。之后 ,他的认识逐渐转变 ,由嘲讽而同情 ,在后期的创作中 ,他已看到了民族文化积极的一面 ,更多地高扬民族精神。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对中国国民性格的深刻的反省和剖析  相似文献   
4.
侠匪文化与当代陕西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04,20(4):82-87
侠与匪作为一种民间力量 ,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曾长久地存在着。侠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离轨者” ,游离于儒家文化之外 ,战乱中游民和盗匪的出现也滋生了匪文化。当代陕西作家创作了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侠匪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突出了侠与匪的行侠仗义 ,充满西部汉子阳刚、血性和人格魅力 ,实际上侠匪精神是一种积淀在秦人灵魂深处的原始而顽强的生命意识和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客观审视和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历史,表现了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国共党派之争以及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力求还原生活形态的本来面目。突破了以往历史生活表现的狭隘和局限,向广度和深度上开掘,体现了多元复合的历史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塑造了儒家文化浸染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族长白嘉轩.作家在展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它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相似文献   
7.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描画了满族皇胄在民国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典雅精致的生活,其中对饮食文化的书写别具一格。她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满族皇室家族的日常饮食细节和习俗,这些描述与刻画是满族食品精巧化、艺术化的写照,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体现。叶广芩也书写市民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北京民俗文化的魅力和蕴藉。她以人物的命运起伏以及人物的性格勾连起食品之美、饮食之趣,以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现民俗文化,以饮食书写人生和人性,写世事无常中人的处世之道和生存哲学。这是叶广芩超越其他民俗小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创作的《贤亮印象》是一首咏怀诗,全诗实写张贤亮,又处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抒怀,也是对这一代苦难人生的最好注解.作为同时代的西部作家,陈忠实、张贤亮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苦难意识和悲剧情怀,具有悲壮、悲悯、悲愤色彩,人物充满艰辛与悲凉,都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具有反思思辨色彩,深邃而浑厚,体现出阳刚之气.他们都具有明确的史诗意识,力图构建具有鲜明史诗品格、史诗意蕴的作品,从社会、文化视角反思民族命运、时代变迁,而此诗正是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