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教师终生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指导,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战略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弘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创业精神,并以之作为现阶段高校教师终生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李晓虹 《中州学刊》2012,(1):119-123
"理"是二程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仁"则是天所赋予、己心所禀之"仁性"、"仁德","礼"则是现实生活中践行"仁性"、"仁德"的具体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而作为"礼"之一种的"孝"则是践履"天理"、"仁性"、"仁道"的具体行为。二程在突出诠释"孝道"的实践价值的同时,予"孝"以形而上的诠释,使"孝"之外在的行为仪式具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从而使"孝"这一人伦规范具有了形而上的本体论依据和价值源头。  相似文献   
3.
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海外颇有影响。台港文学界曾经形成“张爱玲热”,出现不少“张迷”,台湾一些中青年作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响,海外一些现代文学研究者也给予她很高评价。八十年代以来,张爱玲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现代文学界的关注并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上海书店先后影印出版了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其他出版  相似文献   
4.
孔子礼学源于关系人类存在的意义系统的古礼 ,它是对濒临崩坏的古礼的承继 ,又是中华礼文化得以形成并传衍久远的端绪。本文从文化的制度层面入手 ,把“礼”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对孔子礼学的历史形成及其文化意义作一系统分析 ,从而看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谢良佐的天理说以天人合一、与天为一为宗的,以仁诠释天理,提出了“心为天之理”的命题;在格物穷理的具体方法上强调对物理的研究与对性理的体察涵泳相依相成,主张从事上下工夫而非空想冥思,最终达到“下学而上达”的目的,以体认天理,契入圣人之境。谢良佐的理学思想是陆王心学的先声,他不仅把二程思想发扬光大,而且将之传到南方,成为促使心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他还创立了上蔡学派,成为湖湘学派的源头,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桥梁作用,实开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天理”是二程思想中的最高范畴,与程颐不同,程颢之“天理”则是与个人的生命感悟密切相关,由自然之道见当然之理。程颢继承《周易》“生生之化”的思想,紧扣生命之“生”来看天理与仁性,强调天人一体,在天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人之本性---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识仁定性、持敬涵养、由理善而证性善、由性善而达理善的修身之道,从而在形而上之天理与形而下之个人之间的贯通方面构建了一座动态的桥梁,并为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儒学精神与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虹 《中州学刊》2001,(6):154-157
传统儒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是必要的。本文在文化心理的层面上,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传统儒学独特的精神品质诚敬的修养态度、中和的情感基调、恻隐的心理基础和神化的智慧境界。并分别探讨其可能具有的环境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马洛和库尔兹的关系一直是批评家讨论的焦点,本文拟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分析和解读他们的关系--马洛寻找和拯救库尔兹的过程也是其寻找和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已达1100多万,占总人口的12.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山东省的社会养老从理念到实践始终都在不断变化。近几年来,大量的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加入到工业生产与城市建设队伍中来,为城市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城乡二元式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理"是二程思想中的最高范畴,与程颢不同,程颐由当然之理言自然之理,从才气、性情的角度对凡俗之别的内在因素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养气存理、格致诚正、由理善而证性善、由性善而达理善的成圣之道,为程朱理学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