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纺车是中国古代就开始运用的纺纱工具,是一种从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中生产线或纱,以备织机制成布帛的设备。按时间先后,一般可分为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大型纺车等几种类型,其中历时最久、覆盖面最广的纺车,是手  相似文献   
2.
如果要给“时间”下个定义,很难措出恰切的词来,只是时间当真来过,且正在离去。拴马桩,即是时间来了又去了的一个佐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它仅是悄悄地打了个站而已。  相似文献   
3.
住宅是人们赖以安身立命之所,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其形态因地域气候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异,惟一共通之处就在于国人对宅门的重视。这重视古已如此,绵绵相传,  相似文献   
4.
摇篮俗称悠车子、腰车子,是东北农村特有的一种婴儿卧具.一般把它吊在房梁上,将婴儿放在里面,轻摇,并任其自然摆动.所谓东北三大怪之一的"养活孩子吊起来",其必不可少的道具即为摇篮.据考,摇篮的产生始于早期的狩猎民族,人们外出狩猎时,常把兽皮做成篮,吊在树杈上供孩子休息或玩耍.当这些民族走出森林来到草原,便把吊篮演化成了摇篮.从某种意义而言,摇篮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由游牧向定居生活方式转化的一个显在的物化象征.  相似文献   
5.
防风灯     
中国自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灯具,一路奔波,至今曾存于世者可谓浩浩大焉。图片中的这只灯具名曰防风灯,是20世纪的一个纪念,近得让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得以亲密触摸。即使是现在,一些场合中也偶有所见,因为它具有其他灯具所不具备的特点。举凡不可  相似文献   
6.
正炕柜,是一种置于火炕之上,用以搁放被褥和衣物的物件,也叫疙瘩柜、描金柜,原是东北民间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随火炕衍生而来,最大的特点是历时弥久。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人们起居饮食多在火炕之上,火炕的末梢就摆放炕柜。早年间的炕柜都是实木制作,这是东北家具的一大特点,无论是大型衣柜,还是小型碗橱、板凳,取材均为实木。这在客观上与东北盛产木材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被迫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一直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之中,其中的"织"即是"纺织"。纺织包括纺纱与织造。纺纱是纺车的使命,将纺车纺出的线或纱织造成布帛,则是织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木制家具有很多分类,脸盆架列属于支撑类,相对而言出现得较晚。近代的脸盆架多为三至五条腿不等,不仅可以支撑脸盆,后面的两条腿若再往高处延伸一些,还可以搭挂毛巾,放置肥皂盒,有的还镶有镜子。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看见“稻占”的字样,是在盘锦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如此寻常的两个字眼一经组合,竟制造出一种异乎强烈的陌生感,瞬间就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难道是关于稻子的占卜吗?经了解,这种字面上的理解也是可以的.不过,更精准地说,稻占是对水稻品种的预测,是关于当年气候更适合哪种稻种的卜而知之,也算是预见能力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马镫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英国科技史家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