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角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经、汉诗文等时加注各种训读符号。角笔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的中国,但中国角笔实物的发现,则待进一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孝"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已东传日本,并与佛教合流,成为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宗教精髓、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内涵与形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至今仍然植根于日本社会的深层,制约和规范着日本人的行为心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孝",随着家长制的崩溃、小家庭的发展、社会的多样化、道德的相对化等因素的变化,凸显出质的演变。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只要亲子关系存在,"孝"就不会过时,必将作为不可替代的道德理念,继续发挥统导作用与凝聚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人在普通话中使用的性向词汇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比较,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人在对人评价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日本史书、古文书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性向词汇"亦称"对人的评价词汇",指对人的性格态度、日常行为以及人品等加以评价时使用的词汇群体。它不仅能够起到评价他人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行为者自身的一种约束,成为其行为取向、道德规范的具体指向。"性向词汇"是适用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语言符号系统,有着规范性的结构体系。本文从性向词汇入手,通过对其研究成果的梳理重新审视日本人与日本社会。结果表明,日本社会既有"纵式关系"特征①,同时也具有"横式关系"特征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