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
1918年1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刊载了胡适等人的《诗九首》,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正式诞生。与此同时,在我们的东邻日本,一批中国留学生也已经开始了新文学活动。他们积极筹办新文学组织,准备出版文学刊物。次年,“五四”运动“引爆”了他们长期以来“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这批文学青年中的郭沫若首当其冲,以“差不多是狂了”①的创作激情,写出了大量火山喷发式的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的诗篇,引出一支突起于当时诗坛的“异军”。1921年6月,创造社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成立;8月,中国新诗的奠基作———郭…  相似文献   
3.
力之美──“七月”诗派综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底,胡风在《<给战斗者>后记》[1]中,对诗人田间的这部著名诗集,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社会学的内容怎样获得了恰恰相应的,美学上的力学的表现,虽然还是情绪的意力尚嫌不够的表现”。抗战的“社会学的内容”与相应的美学的、力学的表现形式的统一,是田间,也是包括胡风、田间,以及阿垅、鲁藜、冀、孙钿、绿原、牛汉、化铁等诗人的整个“七月”诗派相对一致的美学追求。“情绪的意力”的美──力之美,可以说是“七月”诗派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诗意论:“由兴奋达到了沉炼”力之美首先是“热”力之美,热情…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初,三个爱诗的青年学子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分别从四川、山东、上海来到了北京大学,来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祥地。他们以诗会友,在这幽深、静谧的汉花园中边攻读边苦吟,互相切磋,留下了诗的柔韧与精练。1934年,热心的卞之琳辑录了三位诗友的部分诗作,编定了《汉园集》(1936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继文学研究会诗人群的《雪朝》、湖畔诗社四诗人的《湖畔》、《春的歌集》以及“新月诗派”诗人的《新月诗选》之后,又  相似文献   
6.
鲁迅新诗语言艺术片论江锡铨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1]。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  相似文献   
7.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社会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又是一个战事频仍、烽烟四起的时代。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纵贯中国现代三十年。直接或间接的战争投影,在不同时期的现代文学作品中,似乎是普遍存在的。而从1937年至1949年这12年,又是战火硝烟格外浓烈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近百年的艺术发展,一直为诗歌形式问题所困扰。相对于自由诗而言,格律诗的发展是很不充分的。但是关于新诗格律形式的探讨、试验和倡导,却未曾中断过;而且每一次新诗的形式运动,几乎都带来了新诗一段时期的繁荣。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发展,一直处于格律化与非格律化艺术追求此伏彼起的矛盾运动之中。从世界范围内诗歌文学的普遍发展规律着眼,建立中国新诗的格律形式是必要的;但由于五四以来新诗破多立少的发展现状,又决定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必然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文学成就与语文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一生有将近 2 0年时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他的语文教育实践与他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老舍经历了由“教员”向“写家”的逐步转换历程。老舍作品的题材与人物形象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以及他在文学活动中锤炼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论与实践……都体现了作家老舍的语文教师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