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长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但是,如果再追问一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日本究竟吸收和“模拟”过哪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吸收的,吸收之后又是如何进行“日本化”的,外来文化的吸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究  相似文献   
2.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署,10月23日,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日举行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条约正式生效。今年,喜逢缔约20周年大庆。在纪念签约20周年之际,重温签约历史,回顾签约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状况,揭示条约的现实意义和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亚三国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为切入点,探究中日朝三国现代化运动产生的契机和条件,三国现代化的推动与领导集团的形成、演变以及三国现代化进程的异同,进而发掘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以资为当代中国现代化之鉴.  相似文献   
4.
浅议当前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台湾问题,日本霸占钓鱼岛问题及东海大陆架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应正确评估、准确定位和认识当前中日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并善于应对。历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战则两伤”。应相互“与邻为善”,共同构筑2 1世纪中日两国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28日,日本天皇去塞班岛“慰灵”,向美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的慰灵碑或纪念碑致礼。其意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却有学者在电视上赞许之情难抑,称之为“多么人道”。此类学者或许因此而显得“多么人道”,但若想到这与为强盗剪径杀人越货叫好无大差异时,则此“多么人道”又变得“多么不人道”!日本的做法非自今日始,甲级战犯松井石根于1937年8月15日被任命为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指挥侵华日军从吴淞口登陆,一直打到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其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对中华民族欠下了永远偿还不清的血债。1938年3月松井复员回…  相似文献   
6.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渊源和精神支柱是武士道,还有日本神道教、佛教和儒学中的思想糟粕以及“神国”、“皇国”观念和史观。进入近现代后,又加上了从西方引进的沙文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并奉为其思想理论基础。因此,是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腐朽反动思想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经过了古代两千多年的友好交流史和近代60余年的日本侵华史,给两国处理和发展当今中日关系留下了很多教训和启示。1972年9月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至今,中日文化交流迎来了第五次高潮时期,同时也是有史以来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得最稳定、平等、健康的历史时期。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中日双方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并且进一步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磋商。为了增进理解,两国政府首次组织并成立了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通过对古代、近代、当代不同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史的共同研究,加深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进相互理解,进一步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28日,日本天皇去塞班岛"慰灵",向美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的慰灵碑或纪念碑致礼.其意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却有学者在电视上赞许之情难抑,称之为"多么人道".此类学者或许因此而显得"多么人道",但若想到这与为强盗剪径杀人越货叫好无大差异时,则此"多么人道"又变得"多么不人道"!  相似文献   
9.
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垄断资本不仅与军国主义,而且与封建残余密切结合。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成立及其相对独立的特权地位,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  相似文献   
10.
世界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我们可以把中日关系的发展分为远古、古代中世纪以及近代三个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我们按照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亦可将现代中日关系分为1972至1989年、1990年至2000年以及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展望未来的中日两国关系,中日双方应本着做相安无事的和平共处的好邻居原则,保持中日两国高层接触,利用多边会见促进双边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加强各层次、各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全面深化经贸合作,顺应和平发展的国际潮流;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