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全胜 《探求》2001,(1):31-33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行为的变化呈现四大趋势政府行为法治化倾向;政府行为的信息化倾向;政府行为公众参与的民主化倾向;政府行为的公开化倾向.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行为应实现从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的职能向现代的以行政服务为主要职能的转换.法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主要表现在政府机构设立法定;政府机构权责法定;政府行政行为程序法定以及政府行政行为内容法定等.  相似文献   
2.
论立法提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提案是指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或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向特定的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法规的动议。立法提案与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有密切的联系。立法提案进入立法议程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定。我国立法提案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行为的变化呈现四大趋势 :政府行为法治化倾向 ;政府行为的信息化倾向 ;政府行为公众参与的民主化倾向 ;政府行为的公开化倾向。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政府行为应实现从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的职能向现代的以行政服务为主要职能的转换。法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主要表现在 :政府机构设立法定 ;政府机构权责法定 ;政府行政行为程序法定以及政府行政行为内容法定等  相似文献   
4.
立法回避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回避制度的法理基础是“自然公正”原则。在立法过程中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立法听证的回避制度以及为防止部门“立法走私”的部门回避制度。构成立法回避事由主要在于一是“个人偏见”,二是与职权(务)行使有利害关系。其回避的基本程序有回避的提出、回避的审查、回避的决定等。  相似文献   
5.
在立法迈向"后体系时代"的背景下,立法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研究转向与研究之嬗变,需要我们认真考察。立法学嬗变的动因在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过程中的理论诉求,具体包括法律创制转向法律实施、宏观法治转向微观法治两个方面的理论诉求;立法学嬗变的走向是从立法原理的认识论、立法价值的价值论、立法制度设计的本体论转向以立法技术为中心的方法论研究;立法技术主要由包括形式结构规范技术、实质结构规范技术的立法表达技术与以立法前评估、立法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立法评价技术构成。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的名称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极不规范,这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混乱。法的名称要规范化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法的制定主体或效力范围、调整对象、效力等级。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的名称使用的规范化提出了一些立法设想,建议修改《立法法》,增加法的名称规范化内容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针对立法后评估报告中提出来的问题,采取特定方式作出回复或反应的具体运作过程。有效的立法后评估的回应机制建立在立法后评估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上,其回应主体是立法后评估报告所涉及的有关立法与执法机关或人员,同时还要求运用特定的回应方式与内容。为保障立法后评估结果顺畅的有效回应,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立法后评估结果回应的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发现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立法问题,从而完善立法.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确立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制度化路径,在制度操作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我国应合理借鉴日本立法后评估制度"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模式,同时更加注意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的公开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授权立法与立法权限体制是一致的 ,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有授权立法的实践。在法制建设的进程中 ,授权立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授权立法制度的一项关键措施是要健全授权立法限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立法撤销权是有权机关对于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违反立法制定程序、立法权限或者授权立法违反授权目的、授权范围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予以撤销的活动.我国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享有不同的立法撤销权.但是享有立法撤销权的机关必须遵从法定的撤销根据以及法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