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中“桃花源”思想的产生与主题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红岩 《阅江学刊》2010,(2):100-106
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思想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对理想生活和社会模式的描绘,受其影响,刘晨、阮肇艳遇仙媛的天台山被称为爱情的“桃花源”。在历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结合不同的时代条件和自身经历,分别择取“桃花源”的超脱生活和美好爱情主题表达不同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作为一种传统文学题材和意象成为隐居避世和求仙艳遇的文化符号,在后世的诗、词、文、曲中再现着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论梅雨的气候特征、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雨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到钱塘江流域的初夏,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早在西晋文献中就有了关于梅雨的记载,唐代以后更加丰富,反映了古代对梅雨气候特征的感性认识。与春雨、秋雨等相比,梅雨的社会影响范围更广,受关注度更高。梅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古代文学作品多描写梅雨的迷蒙满空之美,“梅子黄时雨”等成为经典的文学语境。梅雨也是常见的情感意象,用于抒写缠绵伤感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春雨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是决定我国古代农业丰歉的关键因素.春雨作为生命之水的意义积淀在人们的心里,成为春雨意象形成的基础.唐代开始,文学作品中的春雨意象更加丰富多彩,体裁多样,专题的题咏自宋代开始便急剧增加,艺术表现方式多样,体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春雨意象的不同美感.春雨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别具意味的抒情载体:文人或因春雨伤花而惜春,或因春雨绵绵无尽而生离情别绪,或因羁旅客居遭遇春雨而思乡怀人等,这些都丰富了春雨的文学和文化内涵,使春雨从一种气候现象而成为一个能够唤起全民族共同记忆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渠红岩 《人文杂志》2012,(5):95-101
梅雨这一气象名词进入文学领域是在南北朝时期,而其成为一种文学意象是在唐代。在宋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有关梅雨意象的文学作品明显增多,文学内涵也渐渐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文人发现了梅雨的自然美与江南独特的地理环境相得益彰,因此,常常把"梅雨"与"江南"并提,从而突显了其地域色彩,这一点在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强化,形成了"江南梅雨"、"江南烟雨"的经典表述。这一表述尤其是"江南烟雨"正契合了梅雨的自然特征,富有诗意,因此,常用以抒发离愁别绪,或表达对江南春夏自然风光及有关题材的文艺作品艺术境界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角度看,"桃花流水"意象的形成有一个从物候现象向文学意象转变的过程."桃花盛开"和"雨水增多"在物候上的共时性使"桃花"和"水"建立了天然联系.水又常以流水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桃花流水"作为一个固定表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成为一个文学意象.随着文学和文化的发展,这一表述逐渐成为一种经典语境,并衍生出如春景的象征、仙境的象征、超脱境界的象征、青春易逝和人生失意的感伤等多种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7.
“人面桃花”的原型意义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人面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语境之一,其原型意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二是对昔日美好情感的追忆和留恋.文人或者以诗歌为蓝本进行加工和合理推衍,改编成生动曲折的故事,表现了对传统题材的继承和发展;或者以"人面桃花"为固有意象写入诗词作品,表现了对原型意义的体认和摹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