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991年10月28日,正值江南晚稻丰收的黄金时节,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衢州市政府三家联合主办的“儒学与浙江文化研讨会”在衢州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内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所李泽厚教授、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宫达非教授和辛冠洁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凤贤研究员、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教授、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孔子研究》杂志副主编马振铎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吴光副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老之学作为先秦百家争鸣中一个新的道家流派,在战国及汉初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在汉初,曾经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卷前四种古佚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出土以前,由于书缺有间,缺乏可以明确判定黄老之学思想性质及特点的完整的黄老之学著作,研究比较冷落。帛书出土后,黄老学的研究柳暗花明,但“文革”间也只做了影射的材料。直到一九七八年以后,研究工作方步入正轨。几年来,学术界在黄老之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努力,而吴光同志的《黄老之学通论》作为第一部系统而完整地考察和评价黄老之学的著作,则是目前这种种努力中较为突出的成果,而且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关于整个道家思想史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西方一元化倾向,由于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非西方世界的文化精神,因此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西方现代社会与文化精神所面临的种种危机,科学思想前进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这都促使人们日益重新认识东方的文化精神,并再次回到文化多元化问题上来。文明道路的问题因此在文化学的讨论中也就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全面地讨论这一问题,仅想围绕着这一问题,对中国文化的中国道路提出某种看法。  相似文献   
4.
黄老之学十分注重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与老子借天道以限制人事不同,黄老是要借天道以推行人事。而黄老哲学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奠定了它对天道与人道关系的认识及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坚实基础。黄老之学的政治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本文限于篇幅,仅就其政治思想的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理论表现做一阐述。一、君道无为的原则黄老政治思想方法论的核心是君道无为的原则。它要求君主效法天地,体认天道,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先生的“世界文化三期论” ,是一种大儒学学说。其基本的思想内容是站在文化哲学的角度 ,通过对于西方、中国和印度的三种不同文化之特质及其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提出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路向、并依照这三种路向递次演进的观点 ,以及提出了未来的人类文化将是儒学代表的中国文化翻转为世界文化的思想。梁漱溟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现代新儒学所主张的儒学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各种大儒学思想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浙江多样和多元的文化、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丰富的人文个性,造成"浙学"地方学派的兴盛和学术思想内在的差异,在具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和人文趣向的同时,又充分凸显自我的创造和追求.因此,一方面,"浙学"学派无不具有鲜明的思想个性,形成与中原理学差异明显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浙学"自身也呈现出浓重的地域文化特征,每个学派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思想倾向.千百年来,"浙学"在浙江这块土地上,受着浙江人文土壤的培育和熏陶,经过不断的求索、传承和创新,不仅集中展现了浙江的人文精神,并持续影响着浙江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行为准则和生活样式;而且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奇葩,不但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弘扬、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对于历史和当代全球人类文明的发展也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马浮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命题内涵有二:其一是儒家文化该摄了诸子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切学术的渊源和当然代表;其二是儒家文化也该摄了西方的学术。马浮认为人类文化学术发衣的根本目的,并不主要是知识与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是知识与道德精神上的全面发展。马浮的上述一些思想表明了他的强烈的新儒家文化立场。马浮在哲学上主张的也是儒家的道德哲学,他虽然极力会通程朱陆王,但其哲学的基本思想倾向及实质则更接近陆王。  相似文献   
8.
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复 《浙江学刊》2003,(5):52-57
信用社会 ,呼唤信用的道德。在一个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的道德价值系统和“信用”的行为规则系统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核心 ,市场伦理和商业道德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中心内容 ,公正、正义、仁爱、公益、互助、责任等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信用”道德体系 ,则最终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是先秦哲学家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崇内圣外王之道,立经世致用之说,学术思想同社会生活密切相结合。老子也不例外。《老子》一书宣扬“无为”,配之论“道”,用老子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求当时的统治者“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以道蒞天下”(六十章),因此,研究《老子》一书,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开放,理论学术界的空气十分活跃。大量的现代西方文化思潮被介绍进来,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及思想(主要是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估价和比较的讨论也热闹非凡。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本身应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的一个可喜的结果。然而,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在各种各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估价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介绍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学术讨论中,出现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对西方文化过分肯定的“全盘西化”论和对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