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完善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广  于昆 《学术交流》2003,(10):46-48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科技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来看,近些年来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与WTO提出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黑龙江省目前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中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其撰写的《〈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国家的引力定律,即"国家的重心是在它本身中找到的"。其基本内涵是指国家作为一个由多重要素构成的有机体,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它的"重心"或者说"引力源",因而人们对国家的认识也应从这个"重心"出发。这一命题最初是马克思基于黑格尔"理性国家"的思维逻辑对国家基础的初步探究,其后,经由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批判,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总结,得到了不断的更新、确证和发展,从而为马克思国家观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时代转换,"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反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语境.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文化交流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态的发展特点.可以预见,伴随着冲突与融合的不断扩大,法律文化全球化将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质上并非生成一种普适的法律文化,而是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趋同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晓广 《学术交流》2004,1(6):15-17
人的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从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经典论述看,人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规定,是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人的类本质表现为: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理性存在物。人的个体本质无非是人的类本质的现实化的特殊表现,即是通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出来的理性的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理论构架看,"三个代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为基础内容;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为核心观点;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为精神实质.我们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方面,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赋予了党的先进性更加丰富、深刻的时代内涵,从而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拓了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广 《学术交流》2005,19(8):14-17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理论。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三重内涵;从主体角度看,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个体发展和人的类整体发展;从历史维度看,人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确证了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强调了人与社会、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人的发展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了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是西方法学史上第一位经典作家,他最早提出了法治思想。柏拉图法治思想内核主要表现在:法律价值目标追求的是和平和谐与安宁;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即使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也要成为“法律的仆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要加强执法和法律监督,建立一个包括监察人员、护法官以及其他国家各级官员在内的监督网络,为法律实施提供保障。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理论特点,具有一定自然法倾向,蕴含着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渗透着理想主义乌托邦情怀和法治人治结合的理念。柏拉图法治思想的提出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先河,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法治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点,分析了党和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互促共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调整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人民至上”的实践价值愈加凸显。对“全体人民”的深层关照和全面解析,对美好生活内涵的深度开发,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科学认知和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