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1.
感性渗透是意识形态传播时代化转型的重要趋向。在现实活动中,这种感性渗透表现为巧用技术的感性传播方式、利用直观客体营造在场体验、借助感官刺激促成感性认同,实践逻辑是经“显其象”来“致其情”以“达其意”。然而,在服务于主流话语传播的同时,网络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渗透开拓着空间,从而使网络信息场沦为意识形态博弈的赛地,技术化感性表达催生“信任异化”的共识分裂,主流意识形态对生活世界的价值领导力被削弱。当前必须坚持“立破并举”的原则,从正反两方面切入强化导引,既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接地气”“扬朝气”“养生气”,也有效揭批和防范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染,重塑网民的感性实践观。  相似文献   
2.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在网络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在教育参与者基于技术支持而进行的教育引导、思想把控和交往互动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多样话语权力和权利的总和.事实上,网络与现实社会联动施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不仅继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和旨要,而且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性而生成了新的特征和规律,在原有价值上实现了拓展与突破,具有极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当前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结构、价值、现状及提升等方面,而系统、全面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有助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