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田根胜 《学术交流》2005,(8):134-136
近代戏剧,尤其是以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京戏蔚然兴盛,引起朝野上下广泛关注.姚华在继承传统"曲史观"的同时,具体结合古典戏曲特点,系统阐述了骈史理论.他认为,古典戏曲曲体兼容众长,能准确反映民众的情感,可补正史之不足,是民俗之史,并具有"反正居奇"的艺术创造.姚华从"民史"的角度来肯定戏曲的认识价值,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推崇戏曲、小说与诗文、正史具有同等历史地位的时代观念,在我国近代戏剧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根胜 《求是学刊》2006,33(1):114-117
五四运动前夕,传统戏曲、京剧改良与新剧实践配合社会革新浪潮,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初始阶段的新剧由于生长在传统的戏曲根基之上,加上理论薄弱、经验缺乏,出现“杂合”戏曲、内容趋向低俗的“歌舞派新剧”,这很大程度上背离“新剧真正之主旨”。针对这种情况,以冯叔鸾、郑正秋、周剑云、欧阳予倩等为代表的一批理论家,结合新剧舞台实际,提出新剧改良主张,强调剧本的重要性,主张正确地开展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3.
对近代关于悲剧阐释的前后两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近代悲剧观念的延续和变迁.认为近代对悲剧观的探讨,不但对于悲剧规范-类型的建立有意义,还对传统的戏剧模式和戏剧精神,特别是传统人生观念和戏剧结构的"圆形意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近代戏剧以会通化成为核心,消纳传统,开拓特色。其贴近现实、争趋时尚、打破成规、熔古今中西为一体的戏剧个性的产生,离不开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对各文化因子融汇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戏剧观念的变革,并成为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