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宠儿》中的矛盾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汝雯 《浙江学刊》2004,(2):201-204
<宠儿>的目的并非要讲叙一个暴力故事,因为宠儿不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她代表着过去,一个为了能真正忘却而不得不勇敢面对的过去.纵贯全书,矛盾处处体现:记忆与忘却,生与死,有与无等等.笔者认为在这些矛盾所营造的紧张气氛中,莫里森最终把读者引向了统一,让读者在一个饱经心理创伤和身体磨难的民族身上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填补了莫里森本人认为的黑人男性作家作品中普遍缺乏的那种愉悦感.  相似文献   
2.
章汝雯 《浙江学刊》2001,(2):133-136
托尼·莫里森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福克纳的意识流风格,在思想内容上却超越了前人,这一方面让读者体会到艺术手法的历史继承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家思想意识的进步.通过分析<宠儿>及<喧哗与骚动>,笔者阐述这两本小说的创作手法极为相似,他们都采用了内心独白,多角度及蒙太奇等,看得出来托尼·莫里森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前辈的精华;福克纳小说中的黑人顺从老实,安于现状,让人产生同情,而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却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他们充满了战斗力,能让人看到这一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所有小说中最具争论的一部,小说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可信度和逻辑性受到质疑.笔者认为该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性欠强以及女主人公秀拉的某些行为可信度不大,其主要原因是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体现黑人群体独特的善恶观和是非观上了.为了让读者了解黑人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念,她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人物的可信度和情节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章汝雯 《浙江学刊》2002,(2):204-207
浙江财经学院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 ,即跨文化交际角度 ,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