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哈尔滨近代城市的起点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2月《新晚报》开展“哈尔滨城史纪元”讨论以来,至今已近三年之久.对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应为哈尔滨近代城市建设起点”的立意与命题,虽然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仍有少数人持保留意见,有关行政部门也迟迟未作出法定的结论,而1998年“哈尔滨建城百年大庆”在即,时间不允许在这一问题上再拖延下去,故笔者再次撰文阐述有关问题,并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
纪凤辉 《学术交流》2002,(6):146-149
金代“粘罕墓”是在拉林河流域 ,还是在阿什河流域 ,史学界争议颇大。我们从粘罕先祖完颜家族的世居之地和家族墓地 ,以及追谥封号来确定粘罕墓的大致方位 ,并与粘氏后裔的世代口传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舆图》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成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它是依据对黑龙江地区首次勘测的资料绘制而成的。这对于研究黑龙江地方史、中俄关系史都是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当时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以松花江为界,而《舆图》在江之南岸岸边也简略地标明了一些城池和村屯,其中也标明了原属吉林省管辖的哈尔滨左近的一些村屯。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之一,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对于开发、建设、保卫东北边疆做出了贡献。有关鄂伦春民族的论述文章很多,某些说法亦不尽一致,本文仅据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鄂伦春档案作一简述。 一、设治  相似文献   
5.
一哈尔滨名称的解释,从本世纪初起,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的《辞海》将哈尔滨解释为“晒渔网的场子”,台湾省的《中文大辞典》将哈尔滨解释为“平地”,而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将哈尔滨解释为“光荣或荣誉”之义。近百年来,哈尔滨一词在语源语义方面长期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文献资料对哈尔滨记载的缺乏和湮没,其次是由于对哈尔滨地名研究的方法不够科学,致使对哈尔滨的解释牵强附会,以讹传讹。比如单从语音入手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猜测,以其发音近似蒙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蒙语某某含义,或以其发音近似锡伯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锡伯语某某含义,而不是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历史环境、民族环境、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综合研究。也就是说,哈尔滨地名语义要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