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医家、病者为中心,结合医籍的相关叙述,来探讨东晋南朝医学知识的新发展。文中分析指出,此时期医家与病者多数都是出自社会地位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作为病者,他们世代内部通婚,过度优逸,嗜好饮酒,易受精神刺激,早婚多妾侍,多种因素导致了体貌柔弱,不堪劳作。显现于医学典籍,则是许多医方以体质偏虚之人为预设目标。而又作为医家的他们,传习家学,博通医术,或由信仰之故,兼修岐黄,这促使医界病源学理盛行以及佛道知识常被引入医书。综合诸历史迹象,作者认为东晋南朝医学知识有显著的贵胜特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第一种跨越.面对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论断.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可以称之为第二种跨越.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社会制度可以跨越,现在又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实现跨越,这就把跨越问题讲全了."双跨越"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4.
我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工作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的。50年代初,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基地是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受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采用的是苏联文艺理论教材。1958年以后,我省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以其基本精神,编写了《文学概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等教材。这些教材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的创作方法以及文学批评标准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时,一些同志也撰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魏晋之后神农系《本草经》元典地位式微,本草学界多家并存,直至南朝的陶弘景,神农家才再次被推拱到医学界的核心地带。陶弘景一面通过神农家有效整合时代新说,另一面又保持神仙之说。他是以《神农本草经》旗号表述一家之言。至唐代,朝廷医官在政府的支持下重修陶的旧作,是为《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在绘图、勘误、补充若干条文、扬弃神仙说的层面超越原先。《新修本草》借着国家推广开来,神农家的权威地位终得确立。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既是严峻的挑战 ,也是难得的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正成为决定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从本质上讲 ,社会主义制度是更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作出了高瞻远瞩的决策 ,即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科技 ,努力抓住知识经济特别是信息化的机遇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预示着社会主义与知识经济的结合 ,将给社会主义带来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原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在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跨越后 ,还要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 ,这是这些国家社会主义成功的必由之路。当前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去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提出这些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战斗的一生,经历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主要标志,是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正如毛主席所说:“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所谓根本转变就是要“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研究鲁迅思想的发展,就要研究他的社会观、历史观、文艺观的发展。鲁迅的文艺观是他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艺思想的发展明显地表现了他的整个思想的发展。而且,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征在是首…  相似文献   
9.
李渔(1610——1680)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在戏剧理论研究上所作的荜路蓝缕的开创工作,解放以后越来越受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而他的白话短篇小说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有的文学史在提到李渔的小说时,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全部否定:“其基本倾向是落后,反动的,集中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观点.”其实,这种评价是很不公允的.鲁迅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正确地评价李渔的小说,就应该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全面的、历史的、美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新时期小说在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个令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涌现出一大批文体家。他们张扬小说家的语言个性,在作品中显露出语言变异的明显征兆。在这股小说涌潮中,何立伟可算是一个勇敢的弄潮儿。何立伟的小说之所以得到读者的认同和赞赏,并不仅仅在于他描写了那种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封闭的、古铜色的生活,抒发了桅子花一样的哀愁和美好而真诚的感情。而且更为主要的是由于他对小说的叙述话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审美创造。何立伟立志要写出“美文”,他把自己作品的语言的审美创造叫“实验”,并决心不顾“荣毁所夹带来的忽然高兴和忽然悲哀”,只要“沉溺到工作本身的乐趣中,这似乎就够了”。这种对小说语言的执着追求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