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安全和中印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中印跨界河流的流量分配、源头森林植被的开发和保护、上下游水文信息的互通与共享等成为两国水资源安全互动的重要内容.从国际河流相关国际法的变化和两国整体关系的角度看,处理中印跨界水资源问题时,需要平衡兼顾"绝对领土主权原则"和"公平利用原则".水资源既可能成为激化两国原有矛盾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加强两国互信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巴中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为2008年12月12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在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举办的“巴中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稿。原稿用英文写作。文中小标题为译者后加。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25日,作为“中印友好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了一次范围小但规格高的全国性“中印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西藏等省市区重量级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国栋先生拨冗莅会讲话并回答了部分与会学者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嬗变:传统与现代”、“增强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印关系:问题与对策”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着眼于探讨文化交流在未来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21-22日,由中国南亚学会和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协办的“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南亚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代表到会。现将研讨会的重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国际关系及地区安全与会学者认为,近年来中印关系保持了良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中国-尼泊尔关系:国家利益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尼友谊常青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拥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从中方看,尼泊尔的发展和稳定与中国西部地区局势和主权完整息息相关,尼泊尔的“转口经济体”战略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互促进,尼泊尔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与国际舞台上与中国相互支持和配合。从尼方看,中国的存在有利于维护其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平衡大国在尼泊尔的影响力,为尼泊尔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遇和外援。影响新时期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印度因素、美国因素、尼国内政局的变幻、中尼双边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等。未来的中尼关系仍需严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到态度真诚、政策连贯、因时而变、回应积极。  相似文献   
7.
尼泊尔共产党(毛派):从丛林走向议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尼泊尔共产党(毛派)一直是影响尼泊尔政局的关键因素。军力与战术的综合运用、王室与政党的明争暗斗和社会治理的失败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尼共(毛派)的壮大与发展。借助贾南德拉国王亲政的政治风波,尼共(毛派)成功实现策略调整和战略转型,正逐步成为一支合法的、能与政府平起平坐进行和谈的政治力量,走向以武力为依托的议会民主道路。尼共(毛派)与联合政府能否妥善解决武器处置问题、顺利组成有其参加的新过渡政府、如期选举产生制宪会议,将直接决定尼泊尔政局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时期的中印关系:正常化与战略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建学 《南亚研究》2005,34(2):8-14
冷战后的中印关系正常化进程的两大障碍是印度的“冷战思维”和中国的“静止观”。在历史遗留问题尚未根除、互信基础薄弱且面临现实竞争等严峻挑战下,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依然能够持续,这可溯源至各自对对方战略上的“和谐”:对外战略都着眼于营造安全稳定、友善共赢的周边环境;都强调经济关系在两国总体关系中的战略意义;都主张进行国际合作以分散现有国际权力分配格局的压力。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各国均力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中印战略的完全“和谐”很难出现,中印战略之间的关系形态应往“动态的咬合”方向发展,而不追求“静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南亚学会和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南亚学会年会”在深圳举行。到会代表100余人,盛况空前。一、印度大使的书面演讲“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的议题包括胡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中印大同)的内涵及反响、如何深化中印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国南亚学会(ChineseAssociationforSouthAsianStudies,CASAS)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昌平召开。来自全国45个单位约80名最活跃的国内专家学者与会。南亚学会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全国性的从事南亚研究的学术性团体。本届年会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孙培钧先生蝉联会长一职,名誉会长是季羡林先生。理事会还包括25名顾问、6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7名副秘书长以及常务理事和理事各25人和34人。理事会的年龄结构合理,成员在地域分布、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和研究领域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成员的规模远大于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