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借助大同地区流传的蛙崇拜故事和自然景观蛤蟆山,研究了大同蛙崇拜产生的文化环境基础,揭示出大同蛙崇拜、女性生殖崇拜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在大同历史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谐观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文化史上先哲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也是儒家竭力倡导的人生准则。“和”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之际、人际关系和身心平衡的和谐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庸”的人生哲学,都强烈地模塑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如何认识儒家的和谐思想以及如何阐扬其当代价值,无疑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中国文化史上儒家竭力倡导的人生哲学,也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和"的思想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之际、人际关系和身心平衡的和谐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庸"的人生哲学,都强烈地模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龙山三老”是雁北沿长城带区域文化的象征之一,是金元交替之际民族大融合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龙山三老”中“龙山”的归属以及“龙山三老”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万荣笑话产生于当地族群所处生境与民众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中。万荣笑话大多形式短小精悍,折射出民众的生活百态,能够宣泄民从情感,娱乐百姓生活;还能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孝道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了事亲的孝道思想,孟子在此基础上予以继承并发展,由事亲推广到亲民、为政.孔孟的孝道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执政为民都有所借鉴.本文将从中华孝文化的发展与内涵,以及孟子对孔子孝道观发展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在孔孟孝道观的研究上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7.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